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多次發表錯誤言論,公然鼓吹武力介入別國事務的可能性。
高市“放厥詞”,自衛隊“亮軍刀”,日本實施軍事挑釁的可能性增大,這讓各方對地區局勢更加憂慮。
日本自衛隊演習 展示大規模兵力集結和運用能力
總臺軍事評論員魏東旭分析認為,高市早苗有恃無恐地對別國事務指手畫腳,聲稱會行使“集體自衛權”,或許是認為有自衛隊為其“撐腰”。
近日,日本陸、海、空自衛隊在日本全境及周邊海空域開展“令和07年度自衛隊統合演習”。演習從10月20日持續到31日,參演兵力5.2萬人。日本統合幕僚監部近日發佈的宣傳片顯示,此次演習為新成立的統合作戰司令部主導,以演練空中突擊和兩棲作戰為主,展示聯合部隊的兵力投送和火力打擊能力。
演習中,正在進行航母化改造的“出雲”級戰艦、裝載火炮和裝甲車輛的各型運輸艦、F-15J戰機、88式和12式反艦導彈發射車、“愛國者”防空導彈以及投送兵力和作戰物資的“魚鷹”和C-2運輸機高調亮相。日本自衛隊幾乎所有先進武器裝備悉數登場。
“令和”系列年度軍演採用“指揮所帶實兵”模式,按奇偶年交替側重指揮或實兵演練,本年度聚焦實兵演練,主要課目包括地面作戰、海上攔截、空中作戰和兩棲作戰等。據日本防衛省透露,為集中精力開展訓練,已取消“觀閱式”“觀艦式”等例行儀式。
總臺軍事評論員魏東旭認為,高市試圖將日本引導至軍力擴張的道路上,妄圖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用兵。而“令和07”演習就是在配合日本高層言論,展示大規模兵力快速集結以及陸海空兵力聯合進攻能力,也就是炫耀“大戰能力”。高市以所謂安全憂慮為藉口,釋放動武信號,讓外界回想起此前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挑起戰爭的拙劣藉口。
近日,就有多名日本政府官員表示,日本正計劃修改自衛隊軍銜名稱,部分稱謂擬恢復“大佐”等二戰時期日軍的軍階用語。如果恢復“大佐”等舊稱,外界很可能將現在的自衛隊與二戰期間的日本侵略軍聯繫起來。
日本謀劃核潛艇 強化海上進攻和偷襲能力
美國允許韓國發展核潛艇之後,日本也起了發展核潛艇的貪念。《日本時報》《朝日新聞》等日本媒體近日報道稱,日本政府官員們開始討論發展核潛艇。
海上自衛隊目前擁有22艘常規動力潛艇,現役的“蒼龍”級和“大鯨”級的水下排水量都超過4000噸,分別配備有“斯特林”發動機和鋰離子電池組,水下連續潛航能力較強,完全能夠滿足防禦任務需求。
總臺軍事評論員魏東旭分析指出,日本謀劃發展核潛艇,根本不是出於防禦需求,而且為了執行水下進攻任務,或者配合改造後的輕型航母進行遠洋進攻作戰。
發展遠洋進攻能力,日本自衛隊不會完全依賴“出雲”級輕型航母,這型航母存在先天不足。
其一,“出雲”排水量小,搭載戰機的數量十分有限。
其二,F-35B並非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艦載機,而且採用和運用受制于美國。
其三,海上自衛隊的輕型航母編隊中缺乏固定翼預警機,作戰環境感知能力不足會導致慘敗。因此,自衛隊最想擁有的海戰武器很可能是核潛艇。核潛艇能在水下長時間隱蔽航行,又能發射魚雷和潛艇巡航導彈,打擊艦艇和陸地、島嶼目標,符合自衛隊對先發制人武器的期待。
歷史經驗表明,以武力手段干涉別國事務,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