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關注全國兩會·甘川陜報聯動報道】甘肅:高品質建設大熊貓的新家園
2022-03-13 12:55:51來源:新甘肅編輯:吳宇婷責編:趙春曉

  九曲黃河,巍巍祁連。甘肅,形似一柄璀璨的玉如意,鑲嵌在祖國大西北腹地。

  這裡,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會處,是黃河、長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養區,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關注全國兩會·甘川陜報聯動報道】甘肅:高品質建設大熊貓的新家園

  大熊貓國家公園甘肅片區拍到的大熊貓影像。

  作為目前全國唯一同時推進3個國家公園建設的省份,甘肅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加強大熊貓種群及棲息地保護,更好地推動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維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甘肅一直在積極思考並持續實踐。

  “從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的啟動,到首批國家公園的正式設立,再到目前國家公園建設工作的有序推進,受益的不止保護區內的瀕危物種。”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原院長、研究員王濤説,建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能夠大大加強甘肅乃至西北地區的野生動植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

  “只有通過不懈努力,讓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逐步改善,建設美麗甘肅的目標才能實現,西部生態安全屏障才能更加牢固。”王濤説。

  “2017年開始,省林草、民政、自然資源等多個部門就聯合開展大熊貓國家公園範圍勘界調查。”甘肅省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甘肅把大熊貓國家公園整體納入全省生態保護紅線範圍,將大熊貓國家公園範圍武都區、文縣2縣(區)列入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範圍,明確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發展的産業,規範産業準入審查監管要求。

  在全面完成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編制任務的基礎上,甘肅相關配套資金也逐步向國家公園所在區域傾斜。據統計,甘肅統籌推進相關市縣生態保護修復,省財政向武都區、文縣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8.43億元。

  布設固定野外監測樣線109條、各類巡護樣線169條、監測樣地29個,安裝570余臺紅外相機,制定巡護監測方案制度,聘用巡護監測員36名,成立村級護林組織69個……在全省林草系統的努力下,甘肅大熊貓野外巡護監測體系逐漸完備。

  截至目前,全省共組織大熊貓野外巡護13次,累計開展線路監測1213次,積累了大量珍稀動物照片、視頻以及活動軌跡資料,全面監測生物多樣性變化,及時掌握了重點區域自然資源動態數據,大熊貓野外巡護監測體系逐漸完備。

【關注全國兩會·甘川陜報聯動報道】甘肅:高品質建設大熊貓的新家園

  大熊貓國家公園甘肅片區拍到的大熊貓影像。

  整合設立大熊貓國家公園,需要打破行政藩籬,將破碎化的棲息地重新串聯成片。甘肅與四川聯合開展“兩省三縣”聯合巡護行動,共同簽署《大熊貓國家公園岷山區域聯防聯護協議》,在打破行政界線、構建跨區域巡護網絡方面探索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工作模式。

【關注全國兩會·甘川陜報聯動報道】甘肅:高品質建設大熊貓的新家園

  大熊貓國家公園甘肅片區拍到的大熊貓影像。

  科技引領,佈局未來。甘肅省林草局和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共同發起成立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片區)科技創新聯盟,整合省內外20余個科研院所、高校科技資源優勢,為深化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提供科技支撐:

  ——蘭州大學與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動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重點物種保護與監管、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等關鍵領域開展交流合作;

  ——西北師範大學專家團隊正在開展的《大熊貓棲息地恢復技術集成與示範》項目,已列入省級重點研發項目計劃;

  ——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圍繞大熊貓棲息地、大熊貓主食竹、社區建設等方面進行科研攻關,組織開展《大熊貓分佈動態與棲息地品質調查》等6項課題研究,共發表論文26篇。

  今年1月,甘肅省發佈第1號總林長令,強調要積極推進國家公園建設。加快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建立完善管理機構,加強大熊貓種群及棲息地保護,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甘肅將繼續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國家公園建設,久久為功,接續奮鬥,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貢獻“甘肅智慧”,提供“甘肅方案”。(洪文泉)

  (文中圖片均由省林草局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