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河長治 水長清 ——甘肅省加強河湖保護築牢生態屏障
2022-03-25 15:56:19來源:甘肅日報編輯:吳宇婷責編:趙春曉

  原標題:河長治 水長清——我省加強河湖保護築牢生態屏障

河長治 水長清 ——甘肅省加強河湖保護築牢生態屏障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325141429

  慶陽市慶陽湖水利風景區。 本組圖片均由甘肅省水利廳提供

河長治 水長清 ——甘肅省加強河湖保護築牢生態屏障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325141434

  武威市涼州天梯水利風景區。

  初春,隴原大地上河湖解凍,盈盈碧波訴説著這幾年來甘肅的“水歷史”。

  甘肅省地處內陸,分屬長江、黃河、內陸河三大流域,承擔著全國主要江河源頭水源補給、水源涵養、防風固沙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要生態功能,是國家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建立河湖長制“四個到位”總體要求,我省結合全省水情,印發《甘肅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和《甘肅省實施湖長制工作方案》,搭建了黨政同責的“雙河長”工作機制和省、市、縣、鄉、村五級河湖長體系,真正做到了建機立制、責任到人。

  自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以來,甘肅省層層壓實責任,狠抓工作落實,結合河湖長制度實施和水岸線管控,實現水生態環境的有效治理。

  河湖長:以實際行動講好履職故事

  一分部署,九分實施。在建機立制後,省水利系統開始了責任到人的轉變——全省21934名河長和1065名湖長上崗。河湖長在職期間,積極履責,以實際行動落實“第一責任人”職責,“分段”“分片”實施治理保護。

  2020年以來,我省聚焦常態長效監管。建立通報制,按季度通報各地河湖長履職、主要河湖水質、河湖“四亂”整治、河湖管理範圍劃界、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編制等情況;建立保障制,通過落實“1+N”工作模式和提醒函工作機制,當好河湖長參謀助手;建立舉報制,對河湖問題實行有獎舉報,在省、市、縣三級設置監督舉報電話,激勵引導社會公眾參與河湖管護,兩年來累計受理核查河湖問題268個;建立聯防制,與周邊四川、陜西、青海、寧夏、內蒙古5省區簽訂跨界河流聯防聯控聯治框架協議,加強跨界河流管理保護,有效防範化解水生態環境風險;建立聯合製,設置省、市、縣、鄉四級的河湖長+檢察長+警長“三長”聯動。同時,推行巡河員、護河員制,打通河湖管護“最後一公里”,目前共設置基層河湖管護員24307名。

  全省各地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探索實踐,全面強化河湖監管。蘭州市實行“3+X”河洪道巡查模式和“1+2+5”河洪道治理反饋機制;武威市建立“點、線、面”相結合的網格化監管機制,鄉村落實“點”監管,水管單位落實“線”管護;臨夏州結合公安系統“雪亮工程”和智慧城市建設在重點區域、重點河段和敏感水域實現河道視頻監控全覆蓋;張掖市、武威市分別簽訂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隴南市出臺實施意見,推進河湖長制助推鄉村振興。

  水岸線管控:築牢河湖保護第一道防線

  河湖治理,表像在河湖,根源在岸上,精準治理河湖污染,需要水岸同治。

  侵佔河湖、阻礙行洪、破壞河道等亂象成為擋在河湖治理前面的大山,而這些現象背後,問題在水岸。水利系統精心部署,開始了一場以水岸線管控為抓手的“治理革命”。

  在岸上,水庫和水電站是“水生態重要細胞”。省水利系統先後組織開展“春雷2021”河湖管護攻堅、“聚焦小微邊共建幸福河”、水電站生態環境問題整治等專項行動,堅決清存量、遏增量。

  白銀市富聚碼頭、民勤縣紅崖山水庫大橋、東鄉金強生態旅遊度假村等一大批“硬骨頭”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完成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祁連山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水電站問題整改。五年來,累計整治河湖“四亂”問題7464個。

  經過嚴密摸排,省水利系統開展河湖水域岸線利用項目專項整治,累計騰退岸線長度近56公里,有效釋放了水域岸線空間,並首次明晰了河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範圍——“三線四區”,即臨水線、管理線、外緣線和保護區、保留區、控制利用區和可開發利用區,此舉意味著管理範圍更明確、岸線水域邊界更清晰,管護責任體系落實的工作局面基本形成。

  除此之外,省水利系統不斷推進智慧河湖建設,為全省12441塊河長公示牌換發了“電子身份證”,實現了“一牌一碼”和信息更新線上管理。嚴抓採砂整治,及時查處違反許可要求採砂、洗砂污水直排以及偷採盜採河砂行為,確保河道採砂規範有序可控。

  共保聯治:建好全省“河湖森林”

  全省一盤棋,幹事有力量。

  省水利廳在掌握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等問題的基礎上,“跨界”合作,聯動全省其他部門單位,讓甘肅河湖治理朝著“有效有能”邁進。

  省水利廳對接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林草局等責任單位積極落實“一河(湖)一策”方案,對標對表問題、目標、任務、措施、責任“五項清單”,推進河湖綜合治理、精準治理;與省人社廳溝通銜接,在全省範圍內評選表彰一批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優秀河湖長和優秀河湖衛士。

  省水利廳聯合省紀委針對河湖長制督察中發現的黨政領導幹部在河湖治理保護上不作為、亂作為、失職瀆職等問題,將直接向紀檢監察機關移交責任追究問題線索;聯合省檢察院持續推進“攜手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通過檢察建議和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等途徑,落實相關部門依法行政責任,解決河湖“疑難雜症”;聯合省公安廳開展河湖執法行動,嚴肅查處各類涉河湖違法案件,形成有力震懾效應,維護良好水事秩序,讓河湖監管“長牙帶電”。

  同時,省水利廳與省財政廳積極對接,確定穩定資金渠道,為打贏河湖管理保護攻堅戰提供資金保障;與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在全省中小學開展河湖保護教育活動,從青少年抓起,增強其愛河護河意識,爭當河湖的“宣傳者”“監督者”“參與者”“保護者”,守望綠水青山,共護美麗河湖。省水利廳還與省委組織部溝通銜接,把履行河湖長制工作職責情況納入了幹部大調研、領導班子綜合研判、幹部考察考核內容,常態化舉辦河湖長制專題培訓班,加強對各級河湖長,特別是基層河長的培訓。

  河湖長制實施五年來,省水利系統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使全省水環境品質穩中向好,讓西部河湖生態屏障越來越堅固。而今,持續做“水文章”的甘肅,已呈現出新的變化:敦煌哈拉諾爾湖重現碧波;石羊河下游青土湖水面面積擴大至26.7平方公里,周邊旱區濕地面積達到106平方公里,“石羊河”治理模式成為全國樣本;黑河流域東居延海實現連續15年不乾涸,水域面積常年保持在40平方公里左右;疏勒河全程再現大河西流,乾涸消失300餘年的疏勒河終端——“哈拉奇”重現,並形成5平方公里左右的湖面。嘉峪關草湖、文縣黃林溝、酒泉花城湖、康縣梅元河等4處國家濕地公園正式掛牌,金川金水湖國家濕地公園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煜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