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老外在寧夏     |     數説寧夏     |      寧夏優品
久久為功繪新卷 正是幸福夢圓時 —寧夏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綜述
2022-06-01 18:44:29來源:寧夏日報編輯:郭建國責編:蔣碩

  進入夏日,塞上江南天高雲淡,草木蔥蘢。行走在寧夏大地,隨處可見一幅幅生機勃勃的美麗畫卷:一條條水泥路蜿蜒向前、一棟棟農家新居錯落有致、一座座致富廠房拔地而起、一張張幸福笑臉燦爛綻放……房子有了,産業有了,收入增加了,一戶戶脫貧戶踏上了致富路,美麗鄉村建設邁出新步伐。

  回顧寧夏決戰脫貧攻堅的偉大征程,每一個腳步都寫滿奮鬥和拼搏,每一幀風景都繪就美好和希望。

  ■ 成功翻越脫貧路上的“六盤山”

  擺脫貧困,是寧夏尤其是南部山區千百年來難以破解的一道難題。

  寧夏的“西海固”地區,歷來就有“苦瘠甲天下”之稱,是六盤山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核心區,是全區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

  面對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持久仗,寧夏精準施策,發出最強“動員令”,兜牢脫貧保障、增強發展動能等件件舉措落實落地。

  1982年,國家啟動“三西”農業建設,寧夏的西海固作為“三西”地區之一,拉開了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扶貧開發的序幕,成為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的起點。4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自治區歷屆黨委和政府堅持將扶貧開發擺在重要戰略位置,堅持不懈、持續發力,歷經“三西”農業建設、“雙百”扶貧攻堅、千村扶貧整村推進、百萬貧困人口扶貧攻堅、精準扶貧精準脫貧5個階段,推動實現從輸血式、救濟式扶貧向造血式、開髮式扶貧轉變,從分散幫扶、普惠扶持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轉變,走出了一條符合寧夏實際、具有寧夏特色的脫貧攻堅之路,書寫了中國扶貧開發史上濃墨重彩的篇章。

  尤其是自治區十二次黨代會以來,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每年與各個市、縣(區)簽訂責任書,向26個廳局下達任務清單;建立領導幹部聯繫脫貧攻堅機制,省級、廳級、處級幹部一對一包抓貧困縣(區)、貧困鄉鎮、貧困村;紮實開展國有企業幫扶貧困村、民營企業“百企幫百村”行動,構建起政府、社會、市場協同的大扶貧格局和廣泛參與、合力攻堅的社會動員體系;深化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以來,福建省30多個縣(市、區)分別與寧夏9個貧困縣(區)深化結對幫扶,85個鄉鎮、134個村(社區)與全區105個鄉鎮、129個村結對幫扶,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0.67億元,實施了一大批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項目,共建閩寧示範村110個,60萬貧困群眾受益。

  5月23日,記者走進吳忠市紅寺堡區新莊集鄉紅川村馬正清家。門前栽種著各種果樹和蔬菜,小院地面全部用磚塊進行了硬化;屋內,有了獨立的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瓷磚鋪地、石膏吊頂、壁紙貼墻、布藝沙發,讓這個家充滿了溫馨。70歲的馬老漢正坐在小院內,一邊品著蓋碗茶,一邊逗弄著小重孫。

  説起自己曾經在老家時的生活,馬正清直笑:“過去在老家時靠天吃飯,地裏只有土豆和玉米;水窖中,積的是從五里地外拉來的生活用水;院子裏堆放著冬季燒炕取暖用的牛糞。如今可不同了,黨的好政策讓我們活在了蜜窩窩裏。”指著如今家中裝修一新的房屋,馬正清向記者介紹,他們老兩口喂了46隻羊、2頭牛,兒子兒媳在村裏建設的設施溫棚內打工,手裏有了余錢,不僅買了小轎車,還在去年年底擴建了新房,“家裏不僅用上了太陽能,安裝了凈水器,兒子、兒媳也開著小車去打工。”

  發展特色農産品種植、肉牛養殖、勞務輸出、庭院經濟……為了讓村民增強“造血”功能,紅川村積極謀創新、求突破,以優化産業結構為方向,以産業保量增質為重點,以産業帶富為主線,走出一條致富路。

  “如今咱們村一半的村民對曾經剛搬遷來時政府統一給建起的54平方米的住房進行了改擴建,90%的家裏買了小轎車,孩子就近上了幼兒園,不用出村就能上小學。”紅川村黨支部書記海成軍説,“從人畜飲水難到自來水入戶,從種雜糧糊口到多元産業漸起,從遠離家人四處打工到洗腳上田家門口就業,咱這日子過得一點不比城裏人差。”

  時間的刻度,標注著寧夏脫貧攻堅不斷邁進的腳步,也見證著寧夏幹群勠力同心戰貧困結出的纍纍碩果:2020年底,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的寧夏,正式宣告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用一組組數據交出一份脫貧答卷:全區9個貧困縣(區)全部脫貧摘帽、1100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80.3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 接過“接力棒”描繪“幸福景”

  千年夢想,今朝夢圓。脫貧摘帽不是扶貧工作的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當年流行于老一輩西海固人“吃了上頓愁下頓”的俗語,已經永遠成了歷史,再也沒有人會提起。西海固地區群眾的生活變遷,見證著中國共産黨的使命擔當和堅定執著,見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和磅薄偉力。

  “這幾年,我們都蓋起了新房買了小車,收入翻番了。走上鄉村振興路,我們大家的日子越來越好。”5月22日9時,記者在銀川市金鳳區豐登鎮潤豐村的蔬菜種植大棚裏見到已幹了2個半小時農活的馬發奎,雖然熱得滿頭大汗,但他對目前生活感到十分滿足。

  馬發奎告訴記者,以前在老家時就是種些土豆、冬麥、小雜糧,一年苦下來,剛能填飽肚子,到年底還得借錢,那時日子過得實在太苦了。

  易地搬遷徹底讓馬發奎告別了那些往事和深山溝,住進了配套設施完善、舒適宜居的搬遷安置房,成為“城裏人”:“種地不再靠天、打工不用四處漂泊、孩子上學不需翻山越嶺、公交車通到家門口、水衝式廁所替代了臟亂差的旱廁……”

  如今,馬發奎村承包了2棟大棚,種植小吊瓜、番茄和黃瓜:“一年下來我們兩口子收入不錯,現今家裏現代化家電、天然氣、壁挂爐、太陽能、互聯網、小轎車一樣都不少。我最大的希望是把孩子都培養考上大學走出這裡,走到更遠的地方,讓他們有更廣闊的天地。”

  從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寧夏努力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2021年以來,全區以百萬移民致富提升行動為牽引,全力推進“四大提升行動”,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持續推動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係好防止返貧“安全帶”,打好有效銜接“組合拳”。

  自治區對標國家各項銜接政策,推動出臺《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配套完善15個方面60個政策文件,構建了符合寧夏實際的“1+N”銜接政策體系;緊盯檢測對象,細化監測標準,規範工作程式,精準開展幫扶,防返貧監測幫扶機制不斷健全;常態化開展“四查四補”,健全“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動態清零機制,建立臺賬、精準施策、逐一銷號;建立省級領導包抓機制,聚焦12個重點縣、261個千人以上移民村(社區),重點解決好産業、就業、社會融入3件事,實施“9+1”專項提升;推動閩寧協作由政府主導向發揮市場主體作用轉變、由單向援助向雙向互動轉變、由扶貧協作向全面合作轉變;整合設立15億元鄉村振興基金,重點對枸杞、葡萄酒、奶産業、肉牛和灘羊等重點産業發展和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給予融資支持。

  2021年,全區脫貧人口年度人均純收入11587元、增長15.4%。2021年底,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寧夏回族自治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脫貧地區農民收入增速高於全國農民平均水準。在發展的良性循環中,讓脫貧群眾在小康路上穩步前行。

  5月23日,記者在銀川市金鳳區良田鎮園子村採訪時看到,昔日的荒灘地如今已成為綠樹環抱,百姓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一幢幢民居小院排列整齊,一排排綠化樹生機盎然,一幅幅墻畫栩栩如生,乾淨整潔的硬底化水泥路從村口通到每家每戶,沿村路燈一應俱全,文化廣場地面平整,配有標準的籃球場和舞臺,休閒運動設施配套齊全,有的村民坐在樹下石凳上聊天,全村從內到外都在演繹著幸福蝶變。

  “這幾年全村人口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絕對貧困人口全部消除,人均收入穩定增長,村民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園子村黨支部副書記汪洋説,雖然村裏已經實現了脫貧攻堅的決定性勝利,但是鄉村産業發展還存在不少短板,今年園子村積極協調項目資金,依託寧夏鐵道幹校舊址,打造紅色教育基地、民間傳統小作坊,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希望通過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發展,將我們的家鄉建設得越來越好,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一筆筆收入鼓足農民腰包,一個個喜訊頻頻相傳,一張張笑臉幸福洋溢……如今的寧夏農村,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公共服務不斷提升、群眾的居住條件、生産方式、生活水準發生顯著變化,文明和諧新風尚氛圍更加濃厚,脫貧致富、共奔小康的美好圖景正徐徐展開,書寫著奮進新時代、攜手奔小康的寧夏答卷,開啟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寧夏未來。

久久為功繪新卷 正是幸福夢圓時 —寧夏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綜述

俯瞰閩寧鎮全景。

久久為功繪新卷 正是幸福夢圓時 —寧夏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綜述

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寧夏恒達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吸納200多名新民社區勞務移民在這裡長期穩定就業,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

久久為功繪新卷 正是幸福夢圓時 —寧夏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綜述

鹽池縣青山鄉發展以“芝麻香瓜”為主的瓜果蔬菜類設施農業,帶動瓜農戶均增收5萬元以上。

久久為功繪新卷 正是幸福夢圓時 —寧夏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綜述

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通過示範基地建設,提高蔬菜品質,拓寬銷售市場,大大提高了農民收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