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綠色高品質發展的亮麗答卷——黨的十八大以來張掖市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高臺縣蓬勃發展的新能源産業。 高臺縣委宣傳部供圖
臨澤縣玉米制種産業步入機械化作業新階段。 王將
濕地之城,生態張掖。 甘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祁連山下好牧場。 陳嘉波
在美麗的張掖濕地公園,群眾暢享“生態福利”。 宋其彪
張掖七彩斑斕的田園風光。 周俊
十年砥礪奮進,十年滿載碩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張掖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指示要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踔厲奮發、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勇毅前行,啃下了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治“硬骨頭”,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守住了經濟社會發展穩中向好的“基本盤”,戰勝了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波”,與全國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綠色高品質發展的成績單——
十年間,張掖市全面完成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整治任務,獲評“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提前一年實現全面脫貧目標,鄉村振興考核連續三年位居全省第一;教育、文化、衛生、科技、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法治建設滿意度總體評價在全省綜合排名第一,連續6年獲評全省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之一,榮獲“2017—2020年度平安甘肅建設示範市”……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2017年,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張掖舉全市之力,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決心和勇氣,實施了史上規模最大的祁連山生態環境集中整治修復攻堅行動。一年多時間,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張掖段179項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整治任務全面完成,“鐵腕治山”取得明顯成效,祁連山由亂到治,進入休養生息的新時期。
在全面推進祁連山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的同時,張掖市深入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以重大生態項目建設為抓手,全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先後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祁連山生態保護與建設綜合治理、國土綠化試點示範祁連山北麓水源涵養與生態保護修復、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等重大生態項目。
綠化造林348萬畝,治理荒漠化、沙化土地746萬畝,森林覆蓋率由11.07%提高到15.61%,城市綠化覆蓋率由35.3%提高到38.6%。生態治理、環境保護、污染防治、綠色發展系統推進,全市生態文明建設水準不斷提升,全域林草資源大幅增長,城鄉居民環境明顯改善,初步形成了城市公園均布、環城綠蔭圍繞、道路綠化帶相依的綠色生態體系。全市公園綠地達150多處,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達2819.39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21.22平方米。黑河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張掖市被生態環境部評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與此同時,在全省率先建成“一庫八網三平臺”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環境品質、重點污染源、生態環境狀況監測全覆蓋,入選“全國2018年智慧環保十大創新案例”。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7.7%,市區空氣品質連續四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達到Ⅱ類及以上標準,土壤環境品質達到清潔等級,2020年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成效評估居全省第一。
2021年,張掖市完成我省首筆35萬畝林業碳匯交易,實現經濟收益400多萬元;今年4月,我省首筆5億元國家儲備林項目政策性貸款落戶張掖;5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對張掖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正式備案,標誌著張掖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進入實質性階段。甘州蘆水灣、高臺大湖灣、臨澤大沙河、奧林匹克公園、張掖濕地公園,滿目蔥蘢、清波盪漾。
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數據是有力的説明,也是奮進的見證。
2012年,張掖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49.53億元,人均GDP為20969元,第一産業增加值61.44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74.39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113.7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95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04元。
2021年,張掖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526億元,人均GDP為46726元,第一産業增加值153.98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102.57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269.6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9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70元。
十年來,張掖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科學構建生態産業體系,優勢産業發展品質和效益雙雙提升,工業生産增速明顯,固定資産投資較快增長,綜合經濟實力穩步提升。
立足資源稟賦,聚焦創新發展。張掖把現代農業、生態工業、全域旅遊業、現代服務業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實施玉米制種、新能源等一批重大項目。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産量分別穩定在315萬畝、145萬噸以上,均超額完成省裏下達的任務;農産品加工轉化率68%、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70%、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84%等指標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綜合能源、農副産品精深加工、凹凸棒石等新興産業起步良好,生態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38.3%,高於全省平均水準10個百分點以上,經濟發展品質不斷提高。
文化旅遊産業發展勢頭強勁。“十三五”以來,建成文旅項目52個、完成投資67.2億元,獲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城市”“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和“最美中國旅遊城市”“2021美麗中國首選旅遊目的地”。
2021年以來,張掖市牢牢把握“三新一高”發展導向,大力實施工業突破發展行動、全域旅遊業提質增效行動、現代農業升級行動、數字經濟賦能行動、會展産業培育發展行動、現代服務業壯大行動“六大行動”,建強産業鏈、構建産業生態圈、培育産業集群,加快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産業體系。
在“六大行動”牽引下,張掖市傳統産業和新興産業“比翼齊飛”,産業結構持續優化,現代産業體系競爭力逐步增強。今年1月至8月,張掖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燃料加工業、食品製造業等行業增勢強勁,增加值增速均超過50%。34戶新入庫企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11.5%。在新能源項目的強勢帶動下,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89.6%,位居全省前列。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在全市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張掖市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全市提前一年實現全面脫貧目標。2021年脫貧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972元,高出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39元。
張掖市在全省率先啟動鄉村振興示範建設,接續奮鬥,勇毅前行,努力建設更加美麗富裕的鄉村。截至目前,90%的行政村創建為“清潔村莊”、70%的行政村創建為文明村,六縣區先後獲得國家級“三農”領域示範創建命名28項。
2021年,張掖市被確定為全省鄉村建設5個示範市州之一,連續3年鄉村振興考核排名全省第一,被提名為“2021年度全國促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成效明顯擬激勵市”。今年啟動實施“鄉村振興十二項行動”,有序推進30個省市縣級示範鄉鎮、300個省市縣級示範村建設。
同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完善城鄉基礎設施,提升群眾生活幸福指數。“十三五”以來,張掖市爭取中央和省級轉移支付資金636.8億元、政府專項債券117億元,實施省列市列重大項目303項,完成投資553億元。新增公路通車里程3695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一級公路)”。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河西走廊750千伏電網加強等工程順利實施,5G網絡實現城區、重點景區全覆蓋,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光網”城市。
健全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新建改建城區道路293公里,完成棚戶區改造7.86萬套。城市更新升級步伐加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2.45%,閒置空地全部變身“小微公園”,“推窗見綠、出門進園”成為張掖人民觸手可及的美好生活。
民生福祉持續增強
十年來,張掖市把民生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每年財政用於民生支出的比重達80%以上,全面實現學前教育高普及高普惠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考錄取率連續十年位居全省第一。張掖中學新校區、培黎職業學院、張掖市職教中心建成招生。
深入推進健康張掖建設,公立醫院全部達到二級以上醫療水準、2家醫院晉級三甲醫院,6縣區全部通過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績效考核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加快發展文化事業,絲綢之路文化藝術中心、全省第一家數字文化館建成投用,推出《浴血誓言》《一個都不能少》《回道張掖》等一批影視作品和舞臺劇目。
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城鎮登記失業率長期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水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綜合參保率均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準。企業職工養老金連續17年上調,城鄉低保補助標準持續提升,物價總體穩定。社會福利、婦女兒童、老齡、慈善、殘疾人等事業全面發展,社會民生福祉不斷增進。
全面推行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治理模式,市縣鄉村“四級三中心”全部建成,創新實施“中心吹哨、部門報到”矛盾糾紛聯動化解機制和“四級七天”調解工作法,矛盾糾紛化解率達到99.13%,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持續推進平安張掖、法治張掖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深入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獲評“首批全國禁毒示範城市”,2021年全市法治建設滿意度總體評價在全省綜合排名第一,連續6年獲評全省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之一。今年,被授予“2017—2020年度平安甘肅建設示範市”。
今年,張掖市切實落實“六穩”“六保”任務,深入開展“三進三問三查,保穩定、促發展、惠民生”活動,通過組織全市黨員幹部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問民意、問困難、問需求,查政策落實、查矛盾糾紛、查風險化解,持續為群眾解難事、辦好事、做實事,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滿滿。
黨建引領固本強基
黨風正,則事業興。
張掖市委、市政府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深入開展“十一個”紅色教育活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黨員幹部“四個意識”更加牢固、“四個自信”更加堅定、“兩個維護”更加自覺。
全力抓好紅色基因傳承、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建設高臺幹部學院、培黎職業學院,紅西路軍紀念館、血戰高臺場景復原地被確定為全國“建黨百年紅色旅遊百條精品線路”重要節點,艾黎紀念館被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張掖市始終把黨的建設放在首位,充分發揮全面從嚴治黨引領保障作用,堅決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各領域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建立並落實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巡聽旁聽等制度,著力推動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不斷規範幹部選拔制度流程,高品質完成縣區、鄉鎮、村(社區)換屆,多渠道培訓幹部13.1萬人次。
積極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深入開展“四抓兩整治”,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疫情防控和功能性黨組織設置模式得到充分肯定。有力有序實施人才助力鄉村振興等計劃,人才支撐發展成效明顯。旗幟鮮明正風肅紀反腐,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大力整治“四風”突出問題,深挖徹查涉黑涉惡“保護傘”,高品質完成屆內巡察全覆蓋,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進一步鞏固。與此同時,全面加強民主政治建設,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支持市政協依章程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廣泛凝聚並充分發揮統一戰線、群團組織作用,成功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
十年砥礪奮進,張掖大地日新月異;十年櫛風沐雨,張掖兒女收穫滿滿。在未來追夢圓夢的征程上,張掖幹部群眾正繼續保持振奮的精神、昂揚的鬥志、拼搏的幹勁,以實幹篤定前行、以奮鬥開啟未來。(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范海瑞)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