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民族要復興 鄉村必振興
2022-10-21 10:01:28來源:甘肅日報編輯:王奇英責編:尹紅燕

  原標題:【熱議二十大】民族要復興 鄉村必振興——甘肅省代表團熱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要聞】民族要復興 鄉村必振興_fororder_1

  近年來,民樂縣全力推進中藥材標準化生産、集約化經營、産業化發展。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25萬畝,全縣中藥材産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王曉涇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莊嚴宣示:從現在起,中國共産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贏脫貧攻堅戰,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農業農村現代化闊步前行。

  打贏脫貧攻堅戰後,甘肅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逐步將“三農”工作重心轉到全面促進鄉村振興上,在壯大鄉村産業、開展鄉村建設、加強鄉村治理上繼續下功夫,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也進一步增強了農村地區的內生發展動力,廣大農民包括脫貧群眾日子越過越好、越來越有奔頭。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紮實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確保重要農産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總産再上一個千億斤新臺階,連續七年在1.3萬億斤以上,特別是2021年糧食産量創歷史新高、達到13657億斤。

  “新時代十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提出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帶領全國人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黨的二十大代表、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康軍説,甘肅在很多方面都是全國發展的縮影和寫照。比如糧食生産,2012年至2021年,甘肅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000萬畝左右,2021年達到4015.13萬畝,今年達到4039萬畝;糧食單産由2012年的266.69公斤提高到306.5公斤,增幅達到15%。

  “糧食生産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動力在政策。”康軍説,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甘肅時刻牢記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從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力度、積極落實糧食播種面積、強化技術裝備支撐、紮實推進撂荒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方面發力,保障全省糧食安全,充分發揮了“三農”壓艙石和穩定器的作用。

  金秋十月,張掖110萬畝玉米種子喜獲豐收。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黨的二十大代表、張掖市委書記盧小亨説,“全方位”是系統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的戰略部署和政策導向。從糧食生産前端看,就是要確保種子安全。

  “張掖玉米制種産量佔全國的45%,可以供應全國3億畝以上大田玉米生産用種。今年,國家和省上給張掖安排玉米制種大縣獎勵資金1.3億元,進一步保障玉米種子品質和産量。”盧小亨表示,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為保障國家種子安全、糧食安全作出張掖貢獻。

  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

  40多年前,我們通過農村改革拉開了改革開放大幕。40多年後,我們通過振興鄉村,開啟了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紮實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黨的二十大代表、臨夏州委常委、東鄉縣委書記馬秀蘭説,新征程上,我們要聚焦鄉村振興的五大方面,搶抓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機遇,全面實施風險監測防範、産業擴面增效、縣域經濟蓄能、人才培養引進、教育提質樹優、文化鑄魂引領、環境形象優化、生態保護治理、鄉村建設提升、組織示範引領“十大工程”,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鄉村振興,關鍵是産業振興。産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

  “武威的山、川、沙地貌特徵明顯,區域自然條件各不相同,産業發展基礎和主攻方向也各有不同。”黨的二十大代表、武威市委書記柳鵬説,下一步,我們將以綠色有機、節水優質高效為方向,以建設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産業帶”,發展壯大“8+N”現代農業優勢主導産業為重點,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推動“三品一標”建設,打造一批高標準現代農業産業園,著力走好園區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路子,努力建設西北絲路寒旱農業發展示範基地。

  曾經在天水市謝家灣鄉丁家溝村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的黨的二十大代表、甘肅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學術部副部長康忠芳説,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必須堅強,黨員隊伍必須過硬。我們要充分發揮黨建工作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聚焦組織振興這個關鍵,出實招、求實效,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戰鬥堡壘,以組織振興引領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幹。

  2017年,創辦華亭市首家隴原巧手女人坊,製作起了倣真花;2018年,在華亭市的扶持下,成立了河西鎮倣真花就業幫扶車間,加工110多種花型,有固定員工750人,兼職員工1300人,其中殘疾人26人,人均月收入達1200多元……近年來,黨的二十大代表、華亭市河西鎮倣真花鄉村就業幫扶車間負責人岳彩霞帶領鄉親們在家門口務工,有效解決了群眾就業難問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要帶著大夥把産業做大做強、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如今,脫貧攻堅的成就已載入史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藍圖已經繪就。代表們紛紛表示,要乘勢而上、接續奮鬥,匯聚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磅薄力量,以更大決心、更明確目標、更有力舉措,讓希望的田野更加充滿希望。 (本報北京10月20日電)(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白德斌 金 鑫)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