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玉米金黃 大豆“搖鈴”——我省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成效顯著
2022年10月16日,隴南市徽縣大河店鎮木皮嶺村農戶晾曬豐收的高山玉米。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李旭春
涼州區武南鎮的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田裏,農機手收穫大豆。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供圖
秋陽溫煦,慶陽市鎮原縣屯字鎮陽寧村,田野一片金黃。在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田間,玉米稈上結著一個個飽滿的玉米棒,大豆莖蔓上挂著一串串豐盈的豆莢。
“今年第一次嘗試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有農業技術人員指導,收成總體上比較好。”鎮原縣馬軍軍養殖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杜正岳告訴記者。據測産計算,今年種植375畝,每畝投入1200元,玉米畝産700公斤,大豆畝産65公斤,按照目前市場價折算,畝産值2160元,畝效益960元,加上各類補貼每畝320元,畝收入能達1280元以上。
日前,全國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專家組組長、四川農業大學楊文鈺教授來甘肅省調研指導,對甘肅省因地制宜分區域開展不同技術模式試驗示範,科學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技術給予充分肯定。
落實黨政同責 確保面積不縮水
今年,甘肅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把擴種大豆油料作為全省農業生産的重中之重,將擴種大豆油料寫入2022年省委一號文件,全力落實推廣面積,分區域強化技術集成,提高了糧食和油料供給保障能力。
為確保種植面積不縮水,省農業農村廳及時印發《甘肅省2022年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實施方案》,將任務面積下達到縣區,啟動省對市(縣)包抓機制,各任務縣區把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作為落實糧食安全責任的重點項目,納入鄉鎮目標考核。涼州區、會寧縣、環縣等縣(區)黨委主要領導直接安排調度,現場督導進展。鎮原縣擴種1萬畝、隴西縣擴種2000畝。榆中、崇信、華亭、靈臺、靜寧等縣市每縣主動推廣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2000畝。
今年,甘肅省共種植大豆83萬畝,其中落實大豆玉米複合種植地塊32萬畝,超國家下達的任務2萬畝。
甘肅省全力落實惠農政策,及時下達中央和省級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補貼資金6000萬元。同時利用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對工作力度大、積極性高、超出任務部分的每畝給予200元補貼;安排綠色高質高效創建資金1080萬元,在10個縣區開展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高産創建行動;積極爭取省級財政輪作試點試驗資金300萬元,開展試驗示範、技術培訓和面積遙感核查。
各縣區對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加大補貼。涼州區籌措資金200萬元,每畝再補助200元;環縣專門列支機械購置補助資金,為參與項目的合作社等補貼購置玉米和大豆種植機械各1台;靖遠縣對種植200畝以上的集中連片基地,每畝補助地膜5公斤;平川區列支100萬元訂購種子;秦州區對社會化服務組織每畝補助160元,解決農村勞動力短缺問題。據統計,甘肅省共有28個縣區累計利用市縣兩級資金2793萬元補貼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甘肅省用於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的中央和省市縣各級資金累計達到1.32億元。
良種加良法 確保糧食不減産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優質豆種是大豆高産優質的基本保證。省農科院依託國家産業技術體系蘭州大豆綜合試驗站建設平臺,先後選育出隴黃系列、隴中黃系列大豆新品種7個,今年在隴東旱垣區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小面積高産田創建中,隴黃3號、隴中黃603畝産近100公斤。
“俗話説,‘千里麥、百里豆’,指的是大豆品種的適應範圍較小。針對我省複雜的地理氣候條件,我們選育並引進篩選了一批適宜全省不同區域種植的大豆品種,如適應隴東地區的齊黃34、汾豆78,適應沿黃、河西灌區的中黃30、冀豆17、隴黃2號,適應隴南地區的鄭1307、陜豆125等,均表現出良好的適宜性和豐産性。”省農科院旱地農業研究所陳光榮研究員介紹。
良種須配良法。甘肅省組織成立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省級專家組,建成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抓點示範30個,共創建高産競賽田20個。農技農機部門下派技術人員包片包鄉包點,培訓農戶2萬多人次。
玉米是高稈作物,水肥需求量大,而大豆是低稈作物,水肥需求量少,同一片地裏套種,水肥充足,玉米“受寵”,大豆卻被“淹沒”;玉米株高,會遮擋大豆陽光;同時除草,玉米不受影響,卻容易將大豆滅茬……
如何實現大豆、玉米這兩種高低不一、性狀不一作物“和諧共生”?
“通過縮小株距,增加玉米帶密度,發揮邊行優勢,落實分控灌水、分帶施肥,優化了作物生長環境,讓大豆玉米協同發展,實現了大豆控旺結莢和玉米穩産,構建了科學合理的複合群體結構。”省農技推廣總站副站長劉祎鴻介紹。
甘肅省依託全膜雙壟溝播、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等旱作節水技術,在旱作區主推“2行玉米+2行大豆”“4行玉米+2行大豆”複合種植模式,在灌區主推“2行玉米+3行大豆”“4行玉米+4行大豆”複合種植模式;旱作區玉米畝保苗達到3500至4000株,大豆畝保苗達6000株以上;灌區玉米畝保苗達4500株,大豆畝保苗達8000株以上,確保了群體産量優勢最佳。
“今年的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一分耕耘、兩分收穫,玉米不減産、大豆又白撿。”會寧縣文兵農機專業合作社社長李文兵介紹,合作社推廣定西市三牛公司研發的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農用機械設備10余種,並對825戶農戶進行耕、種、防、收等“菜單式”託管服務,機械化種植2500多畝。
收穫時節,大豆收割機、玉米收穫機來回馳騁,正在作業——吞下大豆秸稈,吐出顆粒飽滿、金黃圓滾的大豆,摘下一顆顆玉米棒子。慶陽市西峰區董志鎮陳戶村和溫泉鎮米堡村,百畝示範田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的玉米畝産613公斤,大豆畝産40公斤,實現了玉米基本不減産、增收一茬豆。
目前,大豆高産競賽省級復測正在開展,已將第一批遴選出的白銀市白銀區、景泰縣,武威市涼州區,慶陽市華池縣、環縣等5個縣區等高産典型上報農業農村部,並申請部級測産。(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朝霞 王煜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