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老外在寧夏     |     數説寧夏     |      寧夏優品
《黃河文學》30年曆史介紹
2022-12-07 19:06:4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郭建國責編:蔣碩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是詩仙李白筆下的黃河。百川匯海,在中國當代文學海洋中,也有一條長流不息的“黃河”——它正是生於黃河金岸銀川的《黃河文學》。

  作為一份純文學刊物,也是銀川市唯一一份全國公開發行的純文學雜誌,《黃河文學》以都市性、現代性和文學性的辦刊風格,紮根黃河文化,書寫時代故事,成為銀川市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

  1992年10月,《黃河文學》正式創刊;2007年由雙月刊改為月刊。創刊之初,《黃河文學》就堅守純正的辦刊方向,不跟風,不媚俗,注重品牌經營,培養本地作者,面向全國開放辦刊,編發了一系列高品質、有價值的文學作品。至今,已刊出八千余位作者的近萬篇(首)作品。

  2011年,著名作家彭學明創作了六萬字長篇散文《娘》,時任主編郭文斌看到後,被這篇作品的真摯情感所打動,認為其與《黃河文學》的理念十分吻合,在當年第10期以“特別推薦”一次性全文推出。

  寧夏被賦予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建設戰略的重要地位,銀川市為打造黃河文化傳承彰顯區出臺了一系列舉措,《黃河文學》紮根于寧夏本土,得益於黃河水土的滋養,緊跟時代,結合實際,策劃推出訪談欄目“對話黃河”。該欄目由寧夏文聯主席、作協主席郭文斌主持,每期邀請國內文學界一位著名作家,以文學的方式就黃河文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等內容對話,探討思考黃河文化的深刻內涵及時代價值,已刊出《保護黃河的人類學意義》《保護黃河的生命學意義》《保護黃河的生態學意義》《保護黃河的地理學意義》《保護黃河的歷史學意義》等,廣受讀者好評。

   為培養一批具有蓬勃創造力的文學新人,不斷壯大中國文學的新生力量,2005年,《黃河文學》簽約十一位寧夏本土“70後”“80後”作家,建立本土作家數據庫,定期聯繫作家,通過組織筆會,編發專刊、專輯,召開作品研討會等方式,助力其成長。

  “80後”本土作家劉漢斌,中專畢業後自謀出路,在種子公司打工維持生計的同時,利用業餘時間開啟了文學創作之路。其作品因被《黃河文學》刊發,寫作信心得到鼓舞,堅持創作學習,成為“首屆《黃河文學》簽約作家”之一。在編輯部和其他專家的扶持與鼓勵下,劉漢斌找到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領域——作物(植物)散文創作,並取得了出色的成績,在《人民文學》《青年文學》《文藝報》《散文》《北京文學》《天涯》《雨花》等多家報刊發表了三百餘篇植物系列散文,多篇被《散文選刊》《散文海外版》等轉載,散文集《草木和恩典》入選“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成長為寧夏散文創作的主力軍。

  在《黃河文學》的培養助力下,十一位簽約作家均有多部著作出版,斬獲了多個全國性獎項,其中,馬金蓮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

  激發靈感、培育作家,對文學創作愛好者來説,《黃河文學》既是善於挖掘潛力的伯樂,又是樂於鼓勵指導的良師。六盤山林業局林場職工白瑩,熱愛閱讀寫作,常在工作之餘記錄一些工作生活隨感,文風乾凈,作品中充滿對自然的熱愛思考。2021年,《黃河文學》擬做“大地的記憶”生態散文專欄,除了刊出著名作家傅菲的作品,也希望能同欄刊出一組反映本土小流域生態的審美書寫作品。在此之前,《黃河文學》曾經刊出過白瑩的一篇相關散文,編輯部認為她的生活經歷和創作兼具這樣的特質;但作為業餘青年作者,白瑩卻對自己的創作實力有所懷疑,在責任編輯的耐心交流和熱情鼓勵下,白瑩寫出了一組反映六盤山林區生態風貌的精美散文,既展現了幾代護林人對六盤山生態建設付出的艱辛努力和堅守,也對林區的生態改善、自然風貌給予了細膩生動的記錄。

  除著眼于本土作者培養外,《黃河文學》也悉心從自然來稿中遴選、發現有潛力的作者作品,通過持續關注對其進行扶持培養。青年作家艾瑪在創作初期將自己的作品投稿至《黃河文學》,責任編輯穹宇在郵箱自然來稿中發現了她的作品,通過與艾瑪多次溝通、修改調整,她的第一篇小説《米線店》在《黃河文學》刊出。此後,艾瑪的作品以每年三到四篇的頻率被連續選編刊出,部分被《小説選刊》等刊轉載,其中短篇小説《浮生記》被《小説選刊》《新華文摘》等轉載,入選《2009中國年度短篇小説》《2009年小説排行榜》等選本,獲首屆“茅臺杯”《小説選刊》年度大獎,入圍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備選名單。

  “創新是文學藝術的生命”,也是《黃河文學》保持鮮活生命力的秘訣。始終堅持創新文學發展理念、創新欄目策劃,讓《黃河文學》多年來廣受讀者、作者青睞。(銀川市文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