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老外在寧夏     |     數説寧夏     |      寧夏優品
石嘴山市打出“組合拳”推動藥品安全治理體系邁上新臺階
2022-12-16 10:30:49來源:寧夏日報編輯:郭建國責編:蔣碩

石嘴山市打出“組合拳”推動藥品安全治理體系邁上新臺階_fororder_截屏2022-12-16 09.56.21

石嘴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執法人員對全市“兩品一械”經營使用品質安全開展日常監督檢查。

石嘴山市打出“組合拳”推動藥品安全治理體系邁上新臺階_fororder_截屏2022-12-16 09.56.31

石嘴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執法人員為市民講解如何辨別藥品專用分類標識。

石嘴山市打出“組合拳”推動藥品安全治理體系邁上新臺階_fororder_截屏2022-12-16 09.59.07

石嘴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安全用藥月藥品科普宣傳“進社區”活動。

  藥品是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石嘴山市委、政府強化使命擔當,始終堅持把保障藥品安全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和創建自治區“食品藥品安全區”為統領,優化頂層設計,強化專業支撐能力、智慧監管能力、隱患治理能力、行政執法能力,堅持全鏈條發力,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藥品安全治理體系,提升藥品安全監管水準,確保人民群眾用藥安全。

  在自治區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正確指導下,今年9月23日,石嘴山市市場監管局作為寧夏唯一彙報單位,在全國藥品安全專項整治階段性成果報告會上進行了交流彙報。

  強化專業支撐能力,藥品監管體系不斷健全

  石嘴山市圍繞“食品藥品安全城市”和專項整治目標任務,制定效能考核細則,加強考核評價,實現了從考核部門向考核政府的重大轉變。出臺《石嘴山市藥品安全相關單位職責(試行)》,多部門治理協同得到加強。全面貫徹落實藥品、醫療器械、化粧品監管各項法律法規規章,結合實際制定藥品風險分級分類管理、風險會商、應急管理、信用管理等相關措施、方案、辦法,推動藥品監管法規政策制度不斷完善。

  石嘴山市不斷健全監督執法檢查機制,加強市、縣(區)藥品檢查員及公安食藥環偵隊伍建設,構建起有效滿足全市各級藥品監管、食藥環偵工作需求的隊伍體系。創新檢查方式方法,強化檢查的突擊性,提高檢查的實效性、靶向性。同時,加強綜合執法隊伍中藥品監管執法力量配備,市場監管部門與公安機關建立健全的行刑銜接機制,成立了石嘴山市集中打擊危害藥品安全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並不斷強化部門協調聯動,各有關部門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協同,在線索通報、案件移送、涉案物品處置、案件協商、信息共享、信息發佈等方面密切銜接、協同配合,及時通報重大案件信息、移送涉嫌藥品犯罪案件,形成打擊藥品領域違法犯罪行為合力,形成藥品監管工作全市“一盤棋”格局。

  強化智慧監管能力,信息追溯體系不斷優化

  當您在石嘴山市的零售藥店購買藥品時,只要在手機端下載“陽光藥店”微信小程式和App,就可以查詢、自主選擇管理更到位、藥品品質更有保證和藥學服務能力更強的藥店購買藥品。

  這就是石嘴山市積極開展的惠民工程——創建“陽光藥店”,推動藥品監管數據銜接應用和共享,打造安全便捷利民“服務圈”。

  “陽光藥店”是利用寧夏藥品智慧監管大數據平臺構建的公眾端、監管端和企業端的三端聯合信息系統,應用智慧監管手段,對藥店實施更為科學、高效的監管。溫濕度超限鳴警功能,可以及時提醒管理人員採取調控措施;具備藥師人臉識別上崗打卡功能,防止藥師挂證、虛挂問題,督促藥師自律。藥師連線諮詢功能可以服務消費者直接和駐店藥師溝通交流,反饋藥品購買和使用等相關問題,還可以進行購藥體驗滿意度評價,參與藥品零售行為的社會共治,讓藥品安全走進千家萬戶。

  為解決老百姓在購買藥品過程中,面臨沒有處方,藥店不予銷售處方藥的尷尬局面,今年以來,石嘴山市以“互聯網+”為載體,在500余家藥店推行基於電子處方流轉的線上問診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互聯網問診+電子處方”服務模式,推動醫療機構診療(處方)服務信息與零售藥店銷售信息互聯互通,大部分已確診或復診患者、長期用藥的慢病患者不用再到醫院門診進行掛號、就診、開方,破解了藥店處方藥銷售和監管難題,每年為群眾節約就診掛號費1800余萬元。

  目前,石嘴山市正持續拓展智慧監管能力,信息追溯體系不斷優化。依託“碼上放心”,推進醫療機構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推動與全國藥品追溯協同平臺的數據對接,實現藥品生産、流通和使用全過程來源可查、去向可追。持續推進“一窗受理、一網通辦”改革,推動“互聯網+監管”平臺建設和“審管聯動”應用試點。加強醫療機構“規範藥房”創建,加強許可審批、檢驗檢測、日常監管、稽查辦案、風險監測、信用監管業務協同和系統聯動,持續做好寧夏藥品智慧監管平臺的功能利用和推廣應用,提升智慧監管能力。

  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于無形。智慧監管,數字化賦能,讓石嘴山市藥品監管更加“耳聰目明”,防患于未然。

  目前,石嘴山市已經有518家藥店加入“陽光藥店”信息管理系統,藥師註冊率100%,資質上傳率96.39%,489家藥店完成“陽光藥店”創建,“陽光藥店”達標率94%,藥品經營使用環節品質安全保障水準邁上新臺階。

  強化隱患治理能力,風險防控體系持續加強

  今年,完成114批藥品抽樣檢驗任務,完成率100%,檢驗合格率100%。

  這是石嘴山市在藥品風險防控治理方面上交的一份答卷。

  抽樣檢驗檢測體系趨於靶向化。持續加大抽檢重點品種擴充,藥品品質監管技術支撐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逐步提升。

  藥物警戒監測體系符合專業化。建設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監測哨點586個,配齊配強監測機構、監測哨點專業人員,提升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監測評價能力。

  藥品風險防控治理實現常態化。建立了藥品、醫療器械、化粧品風險分析研判會商制度,收集各類風險信息,開展綜合研判,分析風險因素,確定風險等級,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推進經營、使用品質管理規範化建設和網絡監測能力建設,進一步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及時排查、準確研判、科學預警、有效處置風險隱患,全面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風險。轄區一級以上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00%通過“規範藥房”達標驗收。

  應急處置工作保持實戰化。石嘴山市完善藥品(含疫苗)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立完善預警處置、輿論引導、應急保障和總結評估等管理機制。加強藥品安全應急體系建設,強化應急能力培訓,採取實戰模擬的形式組織常態化藥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提高了藥品安全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舉措,持續強化著石嘴山市藥品安全隱患治理能力和風險防控體系。

  強化行政執法能力,藥品治理體系創新發展

  風勁催潮涌,揚帆逐浪高。為切實落實好“四個最嚴”要求,石嘴山市以藥品安全專項整治為重要抓手,切實擰緊藥品品質“安全閥”,分期開展“春雷行動”“鐵拳行動”“醫療機構綜合執法行動”三項行動,嚴格落實案件查、辦、審“三分離”制度。今年以來,全市共檢查藥品經營使用單位1048家次,排查發現風險隱患155條;檢查醫療器械經營使用單位600家次,排查發現風險隱患78條;檢查化粧品經營使用單位226家次,排查發現風險隱患36條,均已整改消除。

  結合藥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石嘴山市構建了更加權威高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在工作統籌上實現了從部門統籌向政府統籌的重大轉變;在考核評價上實現了從考核部門向考核政府的重大轉變;在工作落實上實現了從科室主抓向專班推進的重大轉變,將開展專項整治與全域創建“食品藥品安全區”結合起來,嚴查違法違規行為,全面排查風險隱患,不斷築牢“兩品一械”品質安全防線。提出以推進職責法定化、執法規範化、監管信息化、辦案正規化為主要內容的“四化建設”任務,有力推動全市藥品監管能力建設邁上新臺階。

  知來路,守初心!新使命,啟新程!石嘴山克難奮進,乘風破浪,充分調動全社會支持和參與藥品安全工作的積極性,為藥品安全高品質監管提檔升級,努力構建科學、高效、權威、智慧的現代化藥品監管體系,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奮力譜寫“健康寧夏”“藥安石嘴山”新篇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