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福建省漳州市對口幫扶海原縣以來,兩地加強合作,以“漳州所能”補“海原所需”,有力推動了海原縣基礎設施、産業發展、人才培養等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成為閩寧對口協作向基層延伸的生動樣板。
今年4月14日,海原縣“一主四特”産業推介會暨項目簽約儀式在福建廈門順利召開。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4個,總簽約資金1.14億元,項目投産後年産值總計可達1.83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00個以上。這是閩寧區域協作,幫扶海原的最新成果。
閩寧協作 海原勁吹“蘑菇風”
2022年7月,得知縣鄉在大力推廣閩寧協作菌菇種植項目,賈塘鄉賈塘村村民田金虎跑到鄰鄉種植戶大棚裏了解蘑菇種植過程和效益後,開始嘗試種蘑菇。他把家裏的菜園建成200平方米的蘑菇棚,海原縣閩籍企業閩寧百草園菌菇園區為他和幾位合作村民提供1.2萬個菌菇棒,並進行全程線上線下技術培訓和實地指導。手把手將福建菌菇種植技術教給他們,海原縣閩寧資金還給予每棒3元補貼。
按時澆水、控制好溫度、濕度……在“保姆式”技術指導與自己的悉心種植下,2022年下半年3個月間,田金虎僅靠種植菌菇就收入2.5萬元。“20天就能出一茬,價格也不錯,對種植戶來説,這個效益是相當好的。”田金虎説,這個産業不錯,今年他把菌菇棚擴大到200平方米了。5月10日,福建漳州市援寧(海原)專技隊隊長張曉龍,帶著隊員走進三河鎮富陵村種植戶的蘑菇棚。看到一棚棚長勢良好的蘑菇,他高興地對農戶説:“這些好蘑菇就是好收入啊,你們都富起來了,咱們閩寧協作的目的就達到了。”閩寧對口幫扶菌菇項目自2022年在海原推廣以來,共培訓種植戶8期300余人次,利用農戶肉牛“出戶入園”,牛舍改菌棚,種植戶已由三河、西安兩鎮擴大到高崖、七營、賈塘等6個鄉鎮。目前海原縣菌菇種植戶328戶、種植128萬棒,投入閩寧協作專項資金600余萬元。種植總收入達700萬元以上,戶均收入2.2萬元。
閩寧協作 讓“好醫術”紮根海原
2022年6月,剛剛留德回國兩年多的白利平作為中組部“組團式”醫療幫扶專家,從兩千公里外的廈門,來到寧夏南部山區海原縣人民醫院開展對口支援。為方便老百姓就醫,白利平首先成立了胃腸專業組,推行導師制,以“師帶徒”培養方式,選派優秀業務骨幹跟師學習,通過講座、查房、病例討論、手術帶教,以具體病例帶動整個專題,並組建學習微信群,定期發送學習資料和手術視頻。
“既然來幫扶,不僅要把先進的理念和技術引進來,更要實實在在地培養本地人才,幫助基層醫務人員樹立信心,爭取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團隊,把大醫院的診療流程複製下來,規範醫療行為,遵守醫療原則,最終給老百姓帶來放心又舒心的就醫體驗。”白利平説。多年來,“組團式”醫療幫扶取得了顯著成績,廈門中山醫院幫扶隊長兼海原縣人民醫院院長徐國華説:“從手術到科研,從解除老百姓疾病痛苦到提升醫院診療水準,幫扶專家們把海原縣當做自己的家。為了給自家人提供更好的醫療保障,讓我們把這項事業進行到底。真正做到讓好的醫術紮根海原,造福海原人民。”
閩寧協作 讓農村婦女就業增收
5月10日,在海原縣閩寧科技園,一件件經海原婦女雙手加工製作的服裝、刺繡,遠銷到了意大利、俄羅斯等國家,定制的棉衣正在閩寧科技園加緊生産。
近年來,在閩寧協作下,海原充分發揮市場引導作用、産業帶動作用、政策激勵作用,進一步加強産業協作,以增鏈、補鏈、強鏈為重點,多舉措加強閩寧科技園建設,從最初的小微企業,到被評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自治區科技型中小企業,成為海原縣農村婦女的“幸福園”。
今年31歲的楊麗就是這200多人中的一員,經過1年多的歷練,經她一套行雲流水的操作,一件件加工完成的棉衣成品赫然眼前。而對於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楊麗笑著告訴我們,她相當滿意。
據了解,2019年,海原縣依託閩寧協作,籌資1.47億元建設閩寧科技園,先後引入閩寧紡織、閩寧電腦刺繡、卡立方等企業落戶園區開展服裝服飾加工、電腦刺繡和智慧卡製造,使越來越多的海原家庭婦女成為産業工人,月收入達3000元至5000元不等。
近年來,在閩寧協作下,海原縣依託閩寧科技園,形成産業集群。目前,全縣加工生産服裝、襪子的紡織企業有6家,全縣建有紡織扶貧車間16個,從事紡織的婦女有1000余人。引領婦女群眾發揮優勢,主動作為,讓婦女撐起鄉村振興的“半邊天”。
閩寧協作 海原不斷拓寬“援”動力
為著實提高“觀念互通、思路互動、作風互鑒”成效, 2022年以來,漳浦、海原互訪交流達到7批次100人次。漳浦縣17個鄉鎮34個村先後與海原縣17個鄉鎮34個村結對幫扶;福建漳浦台灣農民創業園有限公司、漳浦縣益才果蔬有限公司、萬安農場3家企業與海原縣海城鎮武垣村、曹洼鄉白崖村、關橋鄉王灣村及漳浦縣青商會、漳浦縣總商會2家社會組織與西安鎮西安村、三河鎮鷺海村建立結對幫扶關係。投資180萬元支持九彩鄉馬圈村實施閩寧協作生態建設(經果林)示範村建設,結對幫扶不斷深入。
立足海原縣農副産品品牌資源優勢,漳浦、海原兩縣積極拓展“特産館+展會+工會+電商”等銷售渠道,推動消費幫扶産品進入福建機關、企業、社區、商超,加強對接與推介,促進“協作共贏、共同發展”。目前共銷售海原縣農特産品2.02億元,形成了“産地直銷”“西貨東賣”消費幫扶新模式。閩寧勞務協作穩步推進。加強勞務仲介組織及勞務經紀人培育。建立海原駐福建漳浦勞務服務中心,在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建立勞務基地。2022年,海原通過包車、乘機等“點對點”向福建輸送務工人員572人、脫貧勞動力91人,福建省共為海原縣184名脫貧勞動力兌付交通跨省就業補貼176.4萬元。
不斷構建文化協作大格局。2022年5月中旬、7月中旬,以“閩寧協作漳海情 不忘初心再揚帆”為主題的漳浦·海原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先後在漳浦、海原舉行。交流活動向兩地人民展現了不同的文化特色、秀美的地域風光、淳樸的民俗風情,展示了漳浦、海原兩地閩寧文化協作取得的成果,打造兩地“閩寧文化協作”新品牌,有力促進了兩地文化交流和發展,推動新發展階段閩寧協作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準邁進。
科技人員、挂職幹部、援寧醫生、援寧教師、閩商……年復一年,一批接著一批,向海原會聚,成為助力海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力量。山海起新潮,閩寧情更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海原在閩寧協作大背景下,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舞臺上正續寫新篇章。(中衛市委宣傳部)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