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觀摩湘繡技藝。
紅網時刻新聞5月25日訊 (通訊員 張玲 宋婷娟 張昕)5月24日,以“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 促進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2023年湖南非遺展示體驗月系列活動在湖南省文化館啟動。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南省直機關工委、湖南省直機關婦工委相關負責人參加了啟動儀式。
本次活動由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湖南省文化館(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辦、湖南省湘繡研究所有限公司協辦,旨在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總結非遺系統性保護的經驗成果,增強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讓湖南非遺更好地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非遺保護傳承的濃厚氛圍。
啟動儀式現場。
當天的啟動儀式在湖南藝術職業學院帶來的沉浸式人物造型藝術表演中拉開帷幕。該節目是湖南藝術職業學院非遺研學的重要成果,以“出畫入戲”的形式將中國古代傳世名畫《漢宮春曉圖》活靈活現地“復刻”出來,借助舞臺表演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復原中國古代服飾,讓人更直觀地領略到漢代宮廷春色滿園的浪漫景象。
沉浸式人物造型藝術表演。
據了解,此次湖南非遺展示體驗月系列活動將持續至6月20日,通過演藝、展覽、研學、體驗四種形式呈現精彩內容,重點展示非遺賦能鄉村振興、非遺研培、非遺實物徵集等湖南非遺保護工作成果。
近年來,在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支持和指導下,湖南省非遺保護中心針對國家級和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徵集實物藏品資料,先後徵集了80套湘繡針法演繹作品、108幅土家織錦傳統配色圖案作品、88件侗錦織造技藝傳統圖案作品、165個曾金貴湘劇臉譜作品等。本次活動重點展出了湖南省非遺保護中心聯合湖南省湘繡研究所歷經三年時間共同打造的80套湘繡針法演繹刺繡作品。
在非遺展示體驗館內,甄選主要在女性之間代際傳承的織繡類非遺項目湘西苗繡、土家族織錦技藝、侗錦織造技藝及其相關的4個非遺助力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十八洞苗繡鄉村振興示範基地、“讓媽媽回家”湘西七繡坊非遺工坊、湘西龍山縣葉氏織錦非遺工坊以及通道文坡村侗錦傳承基地和湖南大學數字文化創意智慧設計技術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合作的鄉村振興成果。這些案例集中展示了非遺在文創産品生産、就業增收和推動鄉村振興等方面的成果。
活動現場,湖南省直機關工委、湖南省直機關婦工委將委託湖南省湘繡研究製作的湘繡作品“非遺賦能新湖南,巾幗建功新時代”贈予十八洞苗繡鄉村振興示範基地,勉勵廣大婦女們在富饒美麗新湖南建設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向十八洞苗繡鄉村振興示範基地贈送湘繡作品。
觀眾參觀展覽。
啟動儀式後,現場觀眾還參加了宋氏點茶、和香製作等非遺項目的手工教學體驗。系列活動期間,湖南非遺展示體驗館還會同時開展剪紙、傳統和香製作技藝、面塑製作技藝等多項非遺研學體驗活動。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