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老外在寧夏     |     數説寧夏     |      寧夏優品
銀川:科技創新成為高品質發展第一引擎
2023-05-29 10:25:23來源:寧夏日報編輯:郭建國責編:魏寒冰

銀川:科技創新成為高品質發展第一引擎_fororder_截屏2023-05-29 09.41.35

清澈的河水從鳳凰橋下緩緩流過。

銀川:科技創新成為高品質發展第一引擎_fororder_截屏2023-05-29 09.41.48

國內首例高産奶牛體細胞克隆技術實現突破。

銀川:科技創新成為高品質發展第一引擎_fororder_截屏2023-05-29 09.42.02

共享裝備全球首座萬噸級鑄造3D列印智慧工廠。

銀川:科技創新成為高品質發展第一引擎_fororder_截屏2023-05-29 09.42.11

寧夏小牛自動化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太陽能電池片全自動串焊機關鍵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準。

銀川:科技創新成為高品質發展第一引擎_fororder_截屏2023-05-29 09.42.21

寧夏第一例試管嬰兒誕生地——銀川市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研究中心。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前,銀川市正著力依託科技創新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以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高品質發展中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銀川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銀川市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走開放創新、特色創新之路,全力推進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水準和科技實力穩步提升。科技事業向“大眾”轉變,成功跨入創新型城市和“科創中國”創新樞紐城市行列,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在高品質發展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創新奮進 科技實力邁上新臺階

  作為黃河文明的一顆璀璨明珠、“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國家向西開放的重要窗口,銀川市展開了速度與激情的新時代敘事,正經歷古韻與新風相容、顏值與氣質雙修、實力與魅力共升的美麗嬗變。

  銀川市主動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這一“關鍵變數”正在成為高品質發展的“最大增量”,以高水準科技創新引領高品質發展、塑造制勝未來優勢。

  科技創新發展離不開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的發揮。銀川市通過打造協同創新平臺、完善精準科技服務等措施,促進企業發展從依賴要素拉動轉向依靠創新驅動,進一步強化了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為産業高品質發展築牢了“創新底座”。

  長期以來,寧夏鑄造企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産出、低效益特徵明顯。為破解上述難題,銀川市組織共享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聯合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清華大學等8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成立了“寧夏綠色智慧鑄造産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重點圍繞鑄造行業綠色智慧鑄造轉型的關鍵共性問題開展研發和成果轉化。

  “截至目前,我們實施‘砂型3D列印智慧鏤空鑄型研究及示範應用’等3個協同研發的自治區級重大科技項目,突破了整體砂芯3D列印工藝、620℃火電機組鑄鋼件等16項行業關鍵技術瓶頸,實現了鑄造設備的數控率100%和聯網率100%。” 寧夏共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凡表示,目前該集團已建成全球範圍內智慧化水準最高的鑄造3D列印成形工廠,有力推動了寧夏鑄造行業向綠色、高端、智慧化發展。

  以標準化引領科技創新,以創新驅動實現高品質發展,在銀川,這條路正越走越寬。

  銀川市始終堅持以企業為主體,聚焦重點産業,研發了一批先進技術和優秀成果進入實際運用,這些都成為推進産業快速升級的“利器”。高效單晶矽電池量産化、大兆瓦風力發電主齒輪箱研製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小牛自動化研發光伏匯流帶焊接機打破依賴進口的局面;銀利電氣特種變壓器應用於“天宮一號”空間實驗站和“神舟”系列飛船;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産業技術體系獲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奶牛活體採卵-體外胚胎生産和胚胎移植技術實現突破;全區首個通過國家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康亞藥業防治糖尿病藥物進入市場……

  這是一份不斷更新的“成績單”。銀川市以打造創新型企業為目標,勇挑重擔、砥礪前行。科技創新持續取得“重量級”成果和進展,為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展現出日新月異的蓬勃生機。

  銀川市構築起以重點實驗室為主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為支撐的創新平臺體系。累計培育國家、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300余家,創新平臺對産業發展的牽引力顯著增強。高新技術企業從2012年的33家,增長到2022年的224家,累計培育自治區農業高新技術企業51家、科技小巨人企業98家、“專精特新”企業15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110家,科技型企業隊伍不斷走向“精而強”。2022年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2.34件,是全區的1.7倍。

  改革破冰 創新機制實現新突破

  如果説科技創新是發展的新引擎,那麼改革就是點燃新引擎的“火把”。

  從頂層設計繪製科技體制改革藍圖,“十三五”以來,銀川市將科技紅利放到科研人員手心裏。一系列科技體制改革舉措紛紛落地,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銀川市完善科技項目和經費管理制度,按照能放盡放的要求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支配權,讓科研人員心無旁騖地做好科研工作。對基礎研究類和人才類項目推行經費包乾制,提高人員績效,增強科研人員激勵力度。完善市級研發費用後補助、科技創新券等系列科技配套政策,與自治區政策形成“錯位互補”。重構科技計劃體系,項目類別由以往1類研發項目轉變為科技支撐、滾動支持等9個專項,實現從單一項目支持向“項目、平臺、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轉變。建立完善了“評項目決定立項方式,評主體決定支持方式”的項目立項機制,項目立項實施更加科學高效。

  銀川市堅持向改革要動力,提高創新體系效能,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激發創新主體活力,著力破解基礎“弱”、主體“短”、人才“缺”、生態“差”等創新發展難題。

  “一開始不會調控水質,2017年引進了90萬尾南美白對蝦,最後因水土不服全軍覆沒,200多萬元的投資打了水漂。”寧夏天榮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紅花意識到,要想養好蝦,調控水質是關鍵,而這些技術需要更專業的人為她做指導。

  2018年,銀川市引入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水環境修復中心的專家團隊,圍繞黃河保護工作,在節約水資源、保護水環境、發展民生等方面展開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過去4年裏,清華大學的專家團隊在賀蘭縣的各大養殖池裏開展了大小實驗數百次,利用微生物菌劑和設施設備降解養殖水體的亞硝酸鹽濃度,實現養殖不換水的目標。

  在科研人員引進上,銀川市大刀闊斧拆掉創新路上的“制度藩籬”,厚植創新創業發展沃土,讓科研人員創新的種子在銀川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如今,銀川市圍繞自治區“六特”産業,加快推進奶産業種養一體化發展,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國家地理標誌産品保護示範區已獲批籌建,牛奶和葡萄酒産業産值預計分別達到100億元和260億元。2022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89.29億元,同比增長4.6%。

  目前,銀川市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初步實現了由“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從管理機構向作戰隊伍的轉變。深入推進企業家創新精神培育行動,每年培訓企業家萬餘人次,引導企業家增強創新意識、加大創新投入、提高創新産出。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選派科技特派員855名,實現全市274個行政村科技特派員全覆蓋。

  協同發展 創新力量展現新氣象

  10年來,銀川市的“朋友圈”越來越大,與多個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在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現代農業等領域,聚焦科技創新,融通區內外優質資源和創新要素,探索西部地區高品質發展之路。

  銀川市主動對接創新資源、強化項目引領,持續促進東西部産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跨區域轉移轉化,柔性引進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人才團隊建設銀川産業技術研究院,搭建飛地研發中心,用好“科創中國”平臺對接全國優勢資源,累計組織實施東西部合作項目200余項,共建合作載體50余個,參與東西部合作的省市達到20余個,區外人才達1700余人,研發總投入超過30億元。

  依靠不斷的技術創新,跳出競爭對手的賽道,找到自己的那片“藍海”,這是天通銀廈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成功秘訣。去年,天通銀廈新材料有限公司與同濟大學達成合作意向,未來3年將對“摻鈦藍寶石晶體生長技術”開展聯合攻關。而該合作的達成得益於銀川市實施的科研項目“揭榜挂帥”機制。

  “開展大口徑、高均勻性的摻鈦藍寶石晶體材料製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實現産業化生産尤為迫切。校企雙方將聯合研究大尺寸摻鈦藍寶石晶體生長摻雜機理,解決摻雜不均勻和高濃度摻雜等問題。” 天通銀廈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康森介紹,“揭榜挂帥”制度為企業、行業乃至産業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開闢了新路徑,希望能借“他山之石”突破技術瓶頸。

  積微成著,久久為功。利用創新這把“金鑰匙”,銀川市在多個重點産業領域取得了突破,創新局面逐漸打開,創新驅動的新引擎已全速發動。

  銀川市不斷完善創新機制,首次實施項目“揭榜挂帥”,從以往被動徵集項目向主動攻關項目轉變,尤其是針對産業重大技術瓶頸,徵集凝煉企業項目需求,借助“科創中國”平台資源面向全社會發佈榜單徵集揭榜方,切實通過優勢創新資源攻克産業發展“卡脖子”技術難題,提高科技創新效率。

  科技項目“揭榜挂帥”,既是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管理模式的創新探索,也是加快建設“創新發展引領市”的生動實踐。

  “我們健全市級‘揭榜挂帥’項目機制,強化企業作為出題人、主答人和閱卷人的地位,組織實施‘揭榜挂帥’項目,面向全國不拘一格選人才、選團隊,成功對接同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聚焦産業核心技術,開展協同攻關。”銀川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發揮龍頭企業創新引領作用,通過滾動支持等專項,鼓勵“鏈主企業”“創新性示範企業”聚焦關鍵核心技術開展長週期、積累性、漸進式創新。新的征程上,將實現更多突破、取得更多成效,未來,銀川市創新所形成的生動實踐將越來越多。

  銀川市堅持把持續壯大科技人才隊伍作為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圍繞科技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精準發力。以科技項目、創新平臺和重點産業為載體,積極探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新模式,實現了精準、靈活、高效引才引智。培育科技領軍人才100名,科技創新團隊135個,依託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工程組建科技創新團隊121個,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與人才鏈緊密融合,為産業高品質發展提供才智支撐。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銀川市砥礪奮進,加快創新發展引領城市建設,賦能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以科技創新作筆,以轉型升級為底,一幅高品質發展的絢爛新圖景正加速繪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