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以下簡稱“千萬工程”)在浙江省正式啟動。20年來,“千萬工程”,不僅改變了浙江鄉村的面貌,也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探索了新路徑。近日,我們的記者走進浙江多個村莊,看“千萬工程”是如何改變鄉村面貌和百姓生活的,今天我們來關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安吉余村。
因綠而變 穿越機中的新發現
從高速無人穿越機的視角看去,近觀綠意盎然,生機勃勃,遠眺風景如畫,宛如世外桃源。美麗生態正成為余村的一張金名片。
安吉縣余村春林山莊負責人 潘春林:余村是我們國際旅遊鄉村,現在余村的知名度越來越高,現在很多國際友人都伸出了大拇指。
潘春林,2003年響應政府號召,扔下挖礦的鋤頭,開辦起余村第一個農家樂,現在他一年要接待五六萬來安吉的遊客。今年老潘家裏最大的變化是眼前這方庭院,經過三年的改造,原本的高墻變矮了,也更通透了。
總臺央視記者 蔣樹林:幾乎家家戶戶的圍墻都降低了,像潘春林他們家,他改造之前的圍墻和我的身高差不多,現在降低了四五十釐米,不僅美麗的庭院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而且他們還因地制宜,在圍墻下面建造了一個這樣可以在戶外休息的長廊。
潘春林:抬起頭能交朋友,大家一起跟著交流,把我們的遊客從景區裏面帶到家裏面,再一個也發展發展庭院經濟。
在高速無人穿越機的鏡頭中,我們看到余村的民宿群和配套服務區以及新興産業園正在形成規模;在由水泥廠改造而成的鄉村圖書館裏,越來越多的年輕創客為余村注入了快樂與活力。
變年輕!余村與年輕人的雙向奔赴
在深入推進“千萬工程”過程中,余村留住了綠水青山,也迎來越來越多的青春力量。去年余村推出的“全球合夥人計劃”,吸引聚集了一大批國內外青年人才。那麼年輕人給余村帶來了什麼變化?為了讓他們留下來,余村又有什麼新招?
安吉縣大余村運營專班負責人 金鑫:我們今天晚上討論的是把工位搬進大自然,就是我們所講的大自然工位,這是青年人生活方式改變的一個很好的嘗試,想讓青年與鄉村有更多連結,這是一個很好的結合點。
余村的夜晚,如同白天一樣忙碌。年輕人利用晚上的時間聚在一起,充電學習,開始了新一期的“余村夜話”,今晚的話題是“大自然工位”。2022年,眾多年輕人帶著自己可移動的工作和項目,來到余村創業,很多人看中的就是這裡的獨有的“生態”。
安吉縣大余村建設運營專班 李小萌:我覺得“生態”它是多重的,它不僅僅是綠水青山,它還有星辰大海,更多的是一種開放的、包容的、自由的態度。我們想説的是,你只要想做,一切皆有可能。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在大自然中辦公,而不是拘泥于高樓大廈的格子間中。僅余村村內就有1萬多平方米的空間正在盤活,包括共創空間、青年圖書館等,當地正結合旅遊業態,如綠道、咖啡館、文旅驛站等打造更多新的“大自然的工位”,讓年輕人不僅僅是到鄉村旅遊、生活,更可以來創業、辦公。
這兩位90後的合夥人,創業的主要內容就是製作三農短視頻,市場反饋很不錯。
安吉縣大余村“全球合夥人”合夥人之一 張航:現在我每發一條朋友圈都有好多朋友問,視頻號有200多萬的播放。
安吉縣大余村“全球合夥人”合夥人之一 鮑靖文:把工位搬出來,搬到大自然,真正的大自然裏去,我覺得這個事情是最開心。
在余村,“生態”可以變“流量”,還可以實現價值“倍增”。當咖啡和安吉白茶相遇,當國潮和青春相伴而來,會産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我們走進余村合夥人陳喆打造的國潮動漫鄉村美學空間尋找答案。
為了服務更多年輕人,余村還打造了鄉村青年人才社區,吸引旅鄉人變為新鄉人,帶動歸鄉人返鄉,從而進一步激發原鄉人的內在動力。
安吉縣大余村“全球合夥人”合夥人之一 陳喆:專門來打卡,可能茶咖館名字,他不一定能直接叫得出來,但他能叫得出黑貓警長、葫蘆娃、孫悟空,我們雙休日的時候人流基本能夠控制在1500到2000人左右。
安吉縣余村村黨支部書記 汪玉成:村委會和黨群服務中心將能騰出來的空間儘量梳理出來,比方説我們的村委地下空間,改造成了標準化的健身房。閒置的農房收拾後,作為我們余村“全球合夥人”的青年公寓。
截至目前,50多個合夥人項目落地余村,1100多名大學生參與其中,吸引192名年輕人返鄉。文化創意、鄉村美學、研學教育、零碳科技等業態蓬勃興起,余村迎來越來越多的“新村民”。
安吉縣大余村“全球合夥人”合夥人之一 許崧:在過去的20年當中,“千萬工程”不斷耕耘,各方努力,使得鄉村的面貌已經煥然一新了。年輕人重新從城市回流到鄉村。我們就是根植在這樣的綠水青山當中,在這裡創造金山銀山。
小余村變身大余村:奔跑中尋求新發展
正在變大的余村長啥樣?記者在眼前這個沙盤看到了框架:原有的余村不足5平方公里,原住村民約1080人,而規劃建設的大余村核心區擴大到47平方公里,擴容近十倍;大余村延展區輻射天荒坪鎮、山川鄉、上墅鄉三個鄉鎮248平方公里,24個村莊,預計帶動約5萬人共同發展。
浙江省安吉縣委常委、大余村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 賀苗:為什麼要搞大余村,其實我們現在越來越發現,特別是“千萬工程”二十年這樣下來,現在我們想做一個青年大社區,放大鄉村建設的格局,通過我們鄉村能級的提升,它可以迎接更多的人來到鄉村。
安吉縣大余村建設專班負責人 冷冰峰:農村改廁“污水革命”“廁所革命”和“垃圾革命”,這個對於余村來講已經形成了非常完備的工作體系。我們接下去靠什麼?要靠余村發展來帶動周邊發展,要達到共同富裕。
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首先要啃下的硬骨頭就是要打破地域限制。三個鄉鎮有多個村莊的村民,眾口難調,各有想法。安吉縣委、縣政府成立大余村建設領導小組,同時成立8個服務專班,推行“日清日結”制度。當天的工作從晨會開始到下班復盤會,逐一落實到位。問題又來了,這些計劃能全部做到嗎?
晨會結束後,專班負責人冷冰峰決定和項目專員張寅馬上去施工現場督戰。4項待完成任務主要涉及打通大余村景觀環線的問題,這條環線是連接三個鄉鎮統籌發展的經濟新動脈。但由於近期降雨不斷,工期耽誤了。
六月份以後,當地已經進入主汛期,和時間賽跑搶工搶進度,專班要求在七月份暴雨多發期來臨之前,完成景觀環線的初步施工,對總長十多公里的線路中,容易引發地質災害的點位統一加固和處理。
大余村建設運營專班項目專員 張寅:現場解決的辦法是我們把邊坡按照正常1:1.5的坡率把它削完,首先保證邊坡的穩定性,讓它次生的塌方、泥石上面一些鬆散的,不再往下掉了。
這邊問題剛剛解決,大余村長龍山貫通雲上草原索道現場又傳來消息,人手不夠,施工用電、用車通道和設備轉運難以保證。
帶著這些問題,專班又回到建設指揮部。時間已經來到了下午的七點多。當天大家會商的最終方案,張寅還是比較滿意。指揮部決定添置兩部高容量發電機組保障現場供電,另外協調長龍山水庫和臨近兩個鄉鎮,增派挖掘機和施工隊,加快進度。
冷冰峰:以日才能來保周,以周才能保月,我們每一天踏踏實實地把每一項工作推進、落實,真正落地到位,才能保證全年工作任務完成。
賀苗:在奔跑中不斷地調整呼吸,所以我們既要快,但是我們也要穩,不是為了快而快,我們還是要實現一個高品質余村的發展。
(總臺記者 梁麗娟 蔣樹林 董孝峰 江波 王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