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原創   |   文旅   |   視界   |   直觀中國   |   城市遠洋   |   熱點專題   |   老外在湖南   
【新征程 新樣范】湖南新寧:繪就“生態+文旅”融合發展新畫卷
2023-09-11 11:43:4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佘穎慧責編:李勝蘭

  “崀山風景果然名不虛傳,峰奇石異,山清水秀,白鷺紛飛,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9月8日,漫畫家鄧輝華在世界遺産地、國家5A級旅遊景區崀山考察時,對這裡的生態給予高度評價。

湖南新寧:生旅融合繪出“金山銀山”_fororder_圖片1

  生態崀山,美麗家園 供圖 新寧縣委宣傳部

  崀山位於湖南省新寧縣,近年來,該縣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經濟,著力增進民生福祉,探索出一條“生態好、環境優、鄉村美、百姓富”的綠色發展之路,實現了與綠水青山的“美麗之約”。

  夯實生態的底子

  2020年,新寧縣成功創建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在此基礎上,該縣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修復治理。

  同年,該縣出臺《關於生態修復五年行動計劃實施意見》,計劃投入14.5億元,通過實施林地修復、石漠化治理等10大工程,重點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在抓好綠色礦山建設上,新寧縣全面啟動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完成礦山生態修復16.12公頃,31個礦山3年內全部按照綠色礦山的標準整改到位,並對3個涉銻片區進行治理。

湖南新寧:生旅融合繪出“金山銀山”_fororder_圖片2

  夫夷江畔風光好 供圖 新寧縣委宣傳部

  通過推行“河長制”,全縣共建成16條樣板河,其中羅間河、新寨河五里圳段成功入選湖南省“美麗河湖”,河長制工作經驗也在全邵陽市進行推介。此外,新寧縣持續加大林業建設力度,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0.01%,居全省前列,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多年保持優秀,森林資源管理通過國檢,目前正努力創建湖南省森林城市。

  探索轉變的路子

  新寧縣探索生態産品保護補償機制,努力搭建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的經營和保障機制,大力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強力推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初步形成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保互進共贏的良好局面。

  目前,全縣已成功創建省級生態鄉鎮10個,省級生態村9個、市級生態村72個,涌現了一大批“綠色學校”“綠色單位”“綠色企業”。

  在生態保護上,該縣設置支流入河口及壩口攔污柵9處,清理河道灘地近5千平方米,採用無人機及執法船常態巡河,實現水、陸、空立體化河道監控全覆蓋。智慧河湖管理系統、“一河一警長”等具有新寧特色的治水舉措,得到省市充分肯定。新寧也先後被納入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

  在綠色轉型發展上,該縣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1.32萬畝,建成臍橙萬畝標準化生産示範園12個、老園提質改造示範園10個,建立萬畝高標準綠色農業示範基地21個、農業科技實驗示範基地5個,創建4個萬畝和24個千畝雙季稻示範片,農業標準化種植比例達65.2%。“崀山臍橙”成為當地綠色轉型發展的一個響亮的品牌。

  唱響融合的曲子

  新寧縣深入貫徹落實“百里臍橙連崀山”發展理念,大力實施“旅遊立縣”發展戰略,擦亮崀山和崀山臍橙兩張名片,加快推進“兩山轉化”,推動旅遊、臍橙等支柱産業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富民的陽光大道。

湖南新寧:生旅融合繪出“金山銀山”_fororder_圖片3

  崀山鎮石田村美如畫 供圖 新寧縣委宣傳部

  該縣以崀山5A提質為契機,大力推進“旅遊+”“+旅遊”融合發展,探索建立以“景村一體化、産旅融合化、服務標準化”為主要特色的“龍頭帶動”型全域旅遊發展模式。2023上半年,全縣旅遊總人次達到269.09萬人次,總收入達到29.14億元。全縣基本形成了以崀山世界自然遺産地為龍頭,以舜皇山森林生態旅遊區、黃金牧場為兩翼,以特色小鎮、美麗鄉村以及一大批鄉村旅遊服務點、鄉村旅遊景點為補充的全域生態旅遊新格局。

  該縣全面打造臍橙産業融合發展帶,目前已打造臍橙旅遊精品線路3條,建成臍橙旅遊觀光園21個,興辦休閒農業企業26家,全縣臍橙種植穩定在52萬畝左右,年産量達70萬噸、産值達55億元。該縣還以“春花秋實”“臍橙花開·浪漫崀山”“浪漫崀山·瑤王盛宴”等為主題,連續舉辦八屆“崀山臍橙文化旅遊節”,進一步擦亮了“崀山臍橙”品牌。

  在鄉村振興的路上,新寧縣始終牢守生態紅線,堅持綠色底線,以久久為功的韌勁,只爭朝夕的勁頭,堅如磐石的信心,繪就出“生態+文旅”融合發展的嶄新畫卷。(文 楊堅 雷良軍 呂志偉 余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