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産業聚集度全球第一,湖南株洲有何秘訣
11月16日,我國首臺大功率純電新能源調車機車在中車株機成功下線。 張燦強 攝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廖義剛 李永亮
通訊員 張燦強 姜楊敏 文軼洲
“一杯茶的時間,就可集齊生産一台電力機車的上萬個部件,集結全球産業鏈頂尖專家。”第三屆中國國際軌道交通和裝備製造産業博覽會前夕,中國中車集團一份資料形象地評價株洲軌道交通裝備産業鏈。
以3家主機公司為龍頭,400余家株洲軌道交通裝備企業融通發展,可解決80%以上配套産品和技術,産業聚集度全球第一。
株洲“以大帶小”、上下協同,牢固的“命運共同體”,鍛造出“中國智造”強大的韌性和抗壓能力。
為出口輕軌穿上“綠色跑鞋”
——一家龍頭企業引領53家骨幹企業成長為國家級“小巨人”
冬天的墨西哥蒙特雷風景旖旎,輕軌3號線上,一列“中國造”列車“安靜、順滑”穿城而過,成為城市一抹亮麗風景。
時光撥回到4年前。
2019年,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成功拿下蒙特雷輕軌車輛訂單。對環保有著極高要求的墨方提出,採用彈性車輪,且一年內交付。
彈性車輪是一種在輪箍和輪芯之間鑲嵌橡膠的車輪,能有減振降噪效果,被稱為列車“綠色跑鞋”。中車株機本打算採用進口車輪,可當時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供應鏈“停擺”,到貨週期至少8個月。
這是中國高端軌道交通裝備首次服務墨西哥,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中車株機將目光投向3公里外的本地配套企業——株洲九方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彈性車輪核心技術長時間由國外供應商掌握。早在10年前,中車株機就有意識地開展進口設備國産化研究,並於2016年試製出首款彈性車輪。
試製成功只是第一步,裝車驗證才是關鍵一步。最初,試驗數據一切正常的彈性車輪,在裝車驗證時輪箍與輪芯之間出現“打滑”現象,存在引發車輛脫軌的隱患。
癥結找到,聯合攻關加速推進。
中車株機技術團隊結合多年研發經驗,在橡膠蠕變性能、金屬介面摩擦性能等方面,開出設計結構“優化藥方”。九方裝備改進産品設計方案,研發出一套低噪彈性車輪的試驗測試方法及新設備,建成我國首臺(套)自主化設計生産的滾動疲勞試驗臺。
首款國産彈性車輪終於成功研製,中車株機提前兩個月交付首批車,得到墨方客戶肯定,同時將成本、售後、檢修等掌握在自己手中。
目前,裝載國産化彈性車輪的輕軌列車已在蒙特雷安全運營2年半,中車株機還將業務拓展到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為其定制鉸接式輕軌列車,整體現代化改造地鐵1號線。
“在‘鏈長’帶動下,我們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學習借鑒成熟管理經驗,實現‘跟車出海’。”通過此次合作,九方裝備總經理周後葵不由感慨。
中車株機副總經理徐海霞介紹,通過産業鏈融通發展,中車株機帶動産業鏈突破一系列“卡脖子”難題,引領53家骨幹企業成長為國家級“小巨人”。
智軌“鏈”向未來
——一輛智軌帶著100余家企業跨界
馬來西亞砂拉越州古晉市,全球首輛氫能源智軌正進行新一輪路況測試。
智軌是以地面虛擬軌道為導向“跑在馬路上的火車”。作為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一款跨界産品,它顛覆了人們對傳統列車的印象,刷新了世界對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産品的認知。
智軌闖天下,並非中車株洲“獨闖”。
智軌內部密布各類線束。通俗來説,線束是智軌的“血管”“神經”。
為確保智軌品質和穩定性,中車株洲所在選擇線束供應商時,參考高鐵線束標準進行篩選。
“經過廣泛篩選,最終湖南眾連線束股份有限公司進入我們的視野。”中車株洲所下屬湖南中車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智軌研發,公司物流採購部部長李晶介紹,眾連線束深度介入智軌研發,在馬來西亞古晉市氫能源智軌研製中發揮重要作用。
2019年,智軌宜賓生産基地投産,眾連線束緊跟其後,在宜賓成立子公司,實現零距離配套服務,解決當地供應鏈配套能力低問題。
在眾連線束幫助下,中車智行建立智軌線束平臺,不斷推動産品迭代。
自2017年面世以來,智軌已從株洲走向全國,從國內走向國際,目前開通運營線路7條,運營里程近120公里,在建線路12條,其中海外3條。
與智軌同向而行,2015年成立的眾連線束迅速壯大,成長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産品廣泛應用於高鐵、地鐵、輕軌、智軌以及汽車等多種交通設備,年銷售額3億元以上。
“智軌帶動鏈上100余家企業一起發展,共建新的智軌供應鏈生態圈。”湖南中車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經理謝軍説。
專項攻關鑄造國之重器
——眾企聯手攻克20余項“卡脖子”技術
近年來,中國中車集團將高鐵技術與管理創新性引入風電領域,推動高鐵技術向風電産業平移,解決風電裝備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問題。
12月4日,福建海上風電場,歷時近半年運營,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各項運行數據和發電指標正常,漸入佳境。
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今年7月並網發電,葉輪直徑252米,單臺機組每轉一圈能發電34.2千瓦時,被稱為“海上巨擎”,入選“2022年度十大國之重器”榜單,標誌我國海上風電大容量機組研發製造再上新臺階,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1000多公里外的株洲,中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海上風電技術研發部經理李華,正帶領團隊對“海上巨擎”核心動力的研發過程進行“復盤”。
“海上巨擎”核心動力是16兆瓦中速永磁風力發電機。防止電流通過對軸承造成電腐蝕,是16兆瓦中速永磁風力發電機研發最大的瓶頸,也是海上風電領域的世界難題。
為儘快攻堅,中國中車集團牽頭,採取“揭榜挂帥”,成立以中車首席專家牽頭的專項攻關團隊。
“我們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把通過的電流降低100倍,從0.1安每平方毫米降到0.001安每平方毫米,不會出現腐蝕。”李華説,通過與客戶、供應商等産業鏈縱向之間,以及與中車內部軌道、工業驅動、新能源汽車驅動等領域橫向之間的協同創新,成功解決中速超緊湊風電機組軸承電腐蝕等多項技術難題。
近年來,中車株洲電機與國內外知名風電整機廠商攜手共進、共同成長,陸續研製成功100餘款首發産品,協同攻克中速永磁發電技術、鋁導體技術、直驅永磁分瓣式技術等多項難題。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2020年11月,在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中車株洲電機三大龍頭企業推動下,株洲掛牌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創新“促進機構+行業協會+平臺公司”運營模式,圍繞綠色節能技術、智慧化關鍵技術等七大共性技術開展研製攻關,目前攻克20余項“卡脖子”技術。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