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 促進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甘肅打好擴優提質“組合拳”
2024-01-29 17:47:2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奇英責編:尹紅燕

  中小學“大思政”教育、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師資擴優賦能、“雙減”減負提質……

  一項項改革舉措落地開花,一系列教育成果不斷顯現,2023年以來,甘肅圍繞辦好人民滿意基礎教育,以高品質發展為主線,著力推動全省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打好擴優提質“組合拳”,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師生和人民群眾。

  “今天,看到孩子學會了端正衣冠、學會了寫‘人’字,作為家長特別欣慰。”2023年秋季開學,在蘭州市七里河區七里河小學教育集團鹼溝沿小學舉行的一年級“開筆禮”活動中,看到孩子有了小進步,一年級新生家長頗有感觸地説。

【原創】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 促進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甘肅打好擴優提質“組合拳”_fororder_臨洮縣第一實驗小學科學教師指導學生比賽。尹曉軍 攝

臨洮縣第一實驗小學科學教師指導學生比賽

  目前,七里河小學教育集團包含總校七里河小學、分校七里河區第二小學、五星坪小學、蘭工坪小學、鹼溝沿小學和王官營中心校,集團各學校一起舉辦活動、開展教學研討,實現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我們不斷加快與各分校的深度融合,特別是對農村學校的‘菜單’輸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就是其中之一。”七里河小學教育集團理事長、七里河小學校長王俊莉表示,通過集團總校優秀教師幫帶、分校相關教師積極參與學習等方式,實現特色校園文化活動在總校與各分校內的規範化、統一化進行,並逐漸形成各校特色,推進集團化辦學由結構調整向品質提升的轉變。

  辦好每一所學校,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這是甘肅各地的普遍共識。近年來,各地採取集團化、學區化、城鄉共同體辦學等模式,建立聯校走教、同步教研製度,促進骨幹教師交流輪崗和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推進了學區內、集團內學校率先實現優質均衡,不斷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截至2023年6月,甘肅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共建成集團化辦學團體462個,開展集團化辦學學校2714所;建立學區1067個,開展學區化辦學學校數5589所;城鄉共同體辦學團體400個,開展城鄉共同體辦學學校數2056所。與江蘇省開展合作共建推動縣中發展提升行動,遴選10所縣中與江蘇省10所優質高中試點建立合作共建機制,通過“1+1+N”的模式,進行全方位、深層次合作,以點帶面整體提升區域內縣中辦學品質。

  在此基礎上,統籌實施“五育並舉”工程,深化實施中小學“大思政”教育改革、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師資擴優賦能、“雙減”減負提質、教研協同攻關、家校社協同育人……深化改革創新,激發內在活力,教育系統全面推進教育改革,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

【原創】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 促進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甘肅打好擴優提質“組合拳”_fororder_渭源縣清源鎮第一小學學生學習扎染技藝。尹曉軍 攝

渭源縣清源鎮第一小學學生學習扎染技藝

  “我走在草地上,‘咕咕’;聽見杜鵑在歌唱,‘咕咕’……”在隴南市徽縣江洛鎮江洛小學,音樂教師陳小敏正利用“專遞課堂”給江洛小學和趙灣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上“頑皮的杜鵑”一課。

  電子螢幕前後,兩所學校、兩處地方的學生一同拍手歡唱,再配以相應的手勢動作,課堂氣氛活躍。近年來,江洛小學通過每週2節英語課、音樂課和1節科學課的“專遞課堂”,搭建起中心校與6所村小和教學點聯繫的橋梁,盤活了薄弱校,使更多校園煥發出新的活力。

  數字化使教育落後地區教育“洼地”快速高效填補,實現了“彎道超車”。近幾年,甘肅在甘南州、臨夏州和慶陽市“兩州一市”的23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實施了省級同享大城市優質教育資源示範化項目,採用“中心校帶教學點”模式推動23個縣的800所學校全課程共享課堂,將優質教育資源傳送到了農村地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

  現如今,從甘肅全省範圍來看,“三個課堂”、網絡調研、網絡培訓等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學校教育教學的新常態。優質校與薄弱校網上結對、線上牽手,開展跨區域、跨學校的互動教學教研已成為“新風尚”,有效解決了薄弱學校教師結構性短缺、開不好課等問題,切實提升了教育教學品質。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近年來,全省各地將教師隊伍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全面推進落實“縣管校聘”制度,大力加強師資補充和培訓,通過挂職鍛鍊、跟崗學習等形式,促進區域內教師資源均衡配置,加快校長、教師專業化成長,為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原創】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 促進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甘肅打好擴優提質“組合拳”_fororder_甘州區北街小學社團活動.JPG

隴南市甘州區北街小學社團作業展示

  天水市採取搭臺子、育“苗子”、樹桿子等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加強中小學領導班子隊伍,全面提升辦學層次和水準,不斷激發了辦學活力。截至目前,全市85個設黨委、黨總支的學校中82個完成書記、校長分設,299個設黨支部的學校完成書記校長“一肩挑”並配備了專職副書記。武山、清水兩縣取消了中小學校長行政級別,科級幹部職數減少了122個,使學校領導班子和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相匹配。

  “通過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考核評價等制度,學校領導班子的結構得到優化,給學校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天水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楊瑞峰表示。

  此外,各地還結合實際,通過創建名園長名師工作室,打造一支專業水準高,具有輻射帶動能力和教研能力的名優教師團隊,積極開展教師培訓、教研指導、送教下鄉進村等,切實提高教師隊伍自我造血、自主創新與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提高了教師隊伍素質。

  如今,伴隨著名師名校長培養機制、鄉村教師補助機制、職稱評審機制等一系列正向激勵機制“大禮包”,促進教師待遇不斷提高,職業榮譽感、崗位吸引力、獲得感顯著增強。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最根本的是要發展好公平而有品質的基礎教育。下一步,甘肅將培育出一批品牌改革項目,示範帶動基礎教育各類改革深入推進。同時,積極探索新機制、創建新模式,進一步破除思想藩籬,改革育人方式,激發辦學活力,提高教育品質,促進教育公平。(文/圖 尹曉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