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印象內蒙古     |       一帶一路     |       老外在內蒙古     |       103旗縣
呼和浩特:“雲端”非遺繪錦繡
2024-06-28 13:35:58來源:呼和浩特日報編輯:張國文責編:趙銀平

  原標題:“雲端”非遺繪錦繡

呼和浩特:“雲端”非遺繪錦繡_fororder_呼市_1

黃河岸邊民族舞表演

呼和浩特:“雲端”非遺繪錦繡_fororder_呼市_2

蒙鑲非遺傳承人現場製作

呼和浩特:“雲端”非遺繪錦繡_fororder_呼市_3

羅振宇品嘗清水河縣抿豆面

呼和浩特:“雲端”非遺繪錦繡_fororder_呼市_4

非遺傳承人展示剪紙技藝

呼和浩特:“雲端”非遺繪錦繡_fororder_呼市_5

老牛灣全貌

  6月21日,“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老牛灣黃河大峽谷景區開啟了一場15小時超長直播,帶大家領略黃河大峽谷的壯麗風光,感受呼和浩特市的文化魅力。

  6月25日,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著陸于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標誌著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當日,“踏夢而行,與月相約”嫦娥六號返回器著陸主題直播在呼和浩特市敕勒川草原進行。

  一週內兩場大型直播,讓全中國的目光再次聚焦呼和浩特市這片極具文化底蘊、旅遊資源豐富的草原都市。

  直播間裏老牛灣美景盡顯

  老牛灣位於山西省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以黃河為界,南依山西省偏關縣,北靠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西鄰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在這裡,蜿蜒于陡峭山崖上的明長城與黃河“握手”,共同構築了“天下黃河第一灣”的奇觀。

  正是這絕美的風光,吸引了羅振宇團隊的注意。羅振宇是“得到App”創始人、自媒體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主講人、資深媒體人和傳播專家。他發現清水河縣老牛灣是一個既有黃河又有長城的地方,因此選擇夏至之日進行一場慢直播,與大家聊一聊中華文明。

  “這裡既是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交匯之處,又是蒙晉的交界之地,在此,不僅能領略祖國的壯美,還能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羅振宇説。

  在當日的直播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播放無人機實時航拍的畫面,雨霧中的老牛灣、碧波盪漾的老牛灣、靜謐的老牛灣,鏡頭裏每一幀的老牛灣都讓人心馳神往。同時,現場還設置了呼和浩特市優質農特産品展示區,展示了沙棘汁、托縣辣椒、清水河縣小香米、武川縣莜面等。來自呼和浩特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二人臺藝術研究劇院、呼和浩特市歌劇舞劇院的演員以藍天為幕、以大地為舞臺,在黃河岸邊演奏了馬頭琴曲目《天上的風》、表演了舞劇《昭君》片段和二人臺對唱《天下黃河》等節目。此外,呼和浩特市美術館(書畫院)的書畫家現場潑墨揮毫,用獨特的藝術視角記錄著黃河美景。網友的心也在這樣的慢直播裏被溫柔治愈。

  非遺文化破圈式傳播

  在直播間裏,清水河縣瓷藝、蒙鑲製作技藝、老綏元燒麥製作技藝、蒙古族傳統奶茶製作技藝、清水河縣油炸糕技藝等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紛紛亮出自己的絕活。羅振宇説:“慢直播能夠展示非遺製作全過程,讓大家能靜心觀看,這是非常難得的。”

  隨著直播的進行,能看到一塊泥變成了瓷器,也能看到一張紙變成了剪紙藝術品,還有一個麵糰成為了一個個金黃酥脆的油炸糕……看似毫不費力地展示,卻是非遺傳承人一代代的堅守。

  “我們4人是清水河縣瓷藝代表,由我們共同完成從一塊泥到一把壺的全週期瓷藝展示,此項技藝糅合了清水河縣800年制瓷技藝,今天用1個小時將5道主要工序呈現給大家。”現場展示的清水河縣瓷藝傳承人、清水河縣陶藝協會主席牛忠富表示,“通過這樣的大型直播,我認為不單單是把清水河縣古老的技藝向全國展示,更是把北疆文化傳播到全國,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到老牛灣,來到呼和浩特市。”

  “目前,已建立了一個可以容納200人的清水河縣陶瓷文創産業園,産業園中開設了許多精品課程,其中有兩個入圍自治區級研學旅遊精品課。在園區‘塞上磁韻’陶瓷文創館設有陶藝教室,可以讓遊客進行深度研學,更好地體驗北疆文化的魅力。”牛忠富説。

  轉化資源優勢 解碼城市文化

  呼和浩特市豐富的美景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各路名人紛至遝來。

  6月25日,在敕勒川草原,由新華網、新華社內蒙古分社、呼和浩特市委宣傳部主辦的“踏夢而行,與月相約”嫦娥六號返回器著陸主題直播在新華網抖音號、視頻號、新華網客戶端播出。現場有航天專家、科技工作者、非遺傳承人及內蒙古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文旅部門的負責人做客直播間,通過與著陸場的實時連線,呈現了嫦娥六號的著陸全過程。非遺剪紙傳承人段建珺還在現場展示了和林格爾剪紙作品《嫦娥玉兔》,讓更多的人了解呼和浩特市。

  一直以來,呼和浩特市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深挖北疆文化內涵,形成更多生動實踐。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56家,其中2A級旅遊景區12家,3A級旅遊景區23家,4A級旅遊景區21家。

  同時,呼和浩特市著力推動非遺活化利用。目前,已完成了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評審,58人入選。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展出100余項非遺項目,接待遊客超60萬人次,銷售額超70萬元。推出20余期“我們的節日”系列非遺傳承展示活動,開展非遺“三進”活動130余場,受益人數累計超10萬人次。成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傳承基地、北疆文化青城技藝創意工坊,申報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非遺特色村鎮、街區等,推進自治區級非遺特色村鎮、非遺特色街區提質升級,以沉浸式體驗賦能非遺傳統手工技藝。

  “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展示呼和浩特市豐富的旅遊資源,也能展現首府深厚的文化底蘊。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挖掘北疆文化內涵,推動文旅深度融合,進一步擦亮城市名片。”呼和浩特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副局長潘華説。(記者 王璐 實習記者 若谷/文 王劭凱/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