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傳統與未來共舞的競賽。
46個競賽項目涵蓋了先進製造、工程建築、信息技術、運輸物流、時尚創意、現代服務等各個領域;
這是一次技能與産業融合的機遇。
項目設置做到了對接産業和對接標準相結合,36個競賽項目緊密對接湖南省“4×4”現代産業體系建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另外10個緊密對接湖南省汽車製造、建築工程、湘菜等傳統優勢産業。
湘菜賽項 供圖 大賽新聞中心
4月16日,湖南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在株洲拉開帷幕,來自14個市州和7個省直行業、部門的1187名選手參與其中,奉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技能大比拼。
手上有活,發展有道,這場湖南職業技能領域的最高級別的賽事,為産業未來和湖南發展貢獻出不可或缺的力量。
成功之路
當春日的暖陽灑向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朝陽共同起飛的,還有張家界市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余洪偉的四旋翼無人機。
從24歲初登講臺,到斬獲國際金牌,“90後”副教授余洪偉用八年時間投身於無人機操作領域的實踐和教學,讓自己的人生隨著無人機,飛往成功的萬里長空。
余洪偉指導的學生榮獲第三屆金磚和歐亞國家高科技公開賽無人機賽項金牌 供圖 大賽新聞中心
“剛來張家界航空職院時,可以説是‘一窮二白’,教材、設備、場地,什麼都沒有。”年少的心有的就是從頭開始的勇氣,余洪偉帶著學生們在操場劃出簡易賽道,通過拆解二手無人機彌補設備的不足。
2019年俄羅斯葉卡捷琳堡的深秋,金磚和歐亞國家高科技公開賽現場,中國國旗首次在無人機操作賽項頒獎臺升起——余洪偉指導的學生周凱鵬摘下金牌。
此後五年間,余洪偉帶領團隊開啟“金牌收割”模式:2022年指導青年教師賈景生再奪金磚大賽金牌,實現師生“大滿貫”;2024年第三屆全國人工智能應用技術技能大賽上,他指導的教師團隊蟬聯冠軍……
在余洪偉的成功之路上,同行者也越來越多,他們的命運,因技能而改變,綻放光彩。
近日,湖南省就業促進和勞動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方案,明確實施2025年“技能照亮前程 匠心築夢瀟湘”職業培訓計劃。方案以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先進製造、康養、托育、新職業等領域為重點,將開展九大職業培訓行動、培訓90萬人次。同時新增30萬技能人才,5萬高技能人才,力促勞動者憑技能實現高品質充分就業。
技能人才,在湖南紛紛破圈出道、個個精彩。
傳統煥新
凈手、燙器、請茶……十多道工序,在國家一級茶藝師楊清的手下,品茶成為一門美學藝術。
而楊清成為茶藝師的路途,並非如此行雲流水。
楊清 攝影 曹菲
2008年的夏天,大學畢業的楊清,對國企計量員的穩定生活深感乏味。
2014年的春天,楊清創辦文化傳播公司,隨後開始了一場系統的學茶之路。2016年,當國家《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出臺時,楊清敏銳抓住機遇,將公司轉型為集茶文化傳播與專業諮詢于一體的綜合平臺。
茶水的芬芳需要時間的沉澱,積累多年的楊清憑藉茶藝表演《千年學府·弦歌不絕》,在首屆湖南省職業技能大賽上創造佳績;2023年,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楊清以六大模組的卓越表現一舉奪金,實現了湖南茶藝類國賽金牌“零的突破”。
茶藝展示 攝影 李媛
在楊清等茶藝師的接連展示下,湖南茶藝師品牌也隨之破圈,安化黑茶茶藝師,成為湖南省特色勞務品牌。
近年來,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湘字號”勞務品牌,省人社廳重點圍繞特色資源稟賦、産業發展和高品質充分就業,不斷強化技能培訓、強化主體大統、強化勞務協作和宣傳推廣,將勞務品牌這張就業“金字招牌”擦得越來越亮。
樹立一個品牌,帶動一方就業,“反哺”産業發展。截至目前,湖南省已打造勞務品牌共183個,吸納從業人員達312萬人,相關企業行業年産總值達5215億元,為傳統産業升級、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就業局勢作出了積極貢獻。
湖南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的1187名選手中,有學生582人,佔比49%,青春的思維將為傳統産業增加新的活力。
未來到來
郴州技師學院機器人一體化學習工作站,針落有聲,只聽到一台十二軸機器人零件活動的機械聲。
抓取、旋轉、定位……機械人隨著周賢亮的操作而流暢行動,仿佛進入未來的某個生活場景。
周賢亮(右)和他的隊友在練習組裝機器人 供圖 大賽新聞中心
技術水準的提升,在於青年人的執著:為攻克移動機器人路徑規劃難題,周賢亮曾連續2個月每天繪製32張軌跡圖;為解決末端抖動問題,他自學ROS機器人作業系統,在振動頻譜中尋找隱藏的共振頻率……
在周賢亮的演算本裏,泛黃的紙頁上留存著上百種演算法推導。
近年來,全球科技與産業格局深刻變革,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先進製造等為代表的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正在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周賢亮在檢修機器人硬體 供圖 大賽新聞中心
在湖南,“00後”周賢亮,帶著精密的移動機器人,已在國際職業技能大賽領獎臺佔據一席之地,向世界展示著中國發展的青春力量。
湖南一直重視産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和職業技能競賽。2022年以來,組織和指導開展省級各類行業競賽130余場次,覆蓋職業(工種)超過200個,帶動全省100余萬技能勞動者和院校師生學技術、練技能,培養選拔一大批産業發展需要的緊缺型技能人才。
“技能競賽是湖南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和集中展示平臺,更為重要的是做好競賽的‘下半篇文章’。”湖南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永軍表示,通過競賽能夠加速技能人才的培養,以此整合教育、企業等社會各方面力量,更廣泛地關注技能人才的培養,並讓選手們得以發揮更大的力量。
與産業對接緊密的技能人才,將在湖南的發展進程中,發揮出更為澎湃的動能。(文 李芳森)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