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記者來到寧夏中衛市長流水和內蒙古阿拉善左旗水梢子交界處的騰格裏沙漠聯防聯治施工現場,見證了一場與風沙的頑強較量和為生態環境改善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今年以來,寧夏在黃河“幾字彎”區域全面推進聯防聯治工程,旨在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提升區域生態安全水準。這項工程不僅對寧夏本地的生態環境改善具有重要意義,也將為黃河流域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在施工現場,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大型機械往來穿梭,運輸車輛有序排隊,將各類治沙物資運往指定區域。工人們不畏烈日高溫,分工明確,有的操作植樹設備,有的鋪設草方格沙障,有的進行滴灌設施安裝。據現場施工負責人唐希明介紹:“貌似簡易的草方格,卻是沙區摸索出的‘治沙神器’,它既能降低風速,又能截留水分,為植被生長創造條件;而滴灌設施則能精準供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保障樹苗的存活。”
此次沙漠聯防聯治項目採用了多項先進技術。寧夏積極推廣應用中國科學院沙坡頭沙漠研究試驗站歷經20多年研究的“草方格+沙結皮”技術,可有效縮短土壤結皮時間;推廣中衛市全國防沙治沙先進個人唐希明發明的流動沙地灌木高效植苗技術,使沙區灌木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到80%以上,工作效率提高1倍以上。同時,推廣刷狀網繩式草方格沙障治沙和“光伏+生態”治沙等新模式,提高了治沙效益和生態經濟效益。
據悉,在國家林草局三北局的支持指導下,寧夏強化跨區域聯防聯治,推進圍繞騰格裏沙漠153公里、毛烏素沙地280公里的省際邊界關聯區域生態治理,重點打造“1個標誌性工程,取得2大重要成果”。標誌性工程即採用工程固沙、生物固沙、光伏治沙相結合方式,打造寧夏中衛市騰格裏沙漠生態保護修復與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標誌性工程。兩項重要成果為騰格裏沙漠寧蒙界鎖邊林草帶全線貫通,完成治理面積20萬畝,實現寧夏境內騰格裏沙漠全面鎖定;合圍毛烏素沙地零星流動沙地,完成治理面積7.6萬畝,實現寧夏境內毛烏素沙地流動沙地全面固定。與此同時,通過跨區域的合作,共同推進沙地邊緣與腹地、上風口與下風口、沙源區與路徑區的統籌治理,構建點線面結合的生態防護網絡,有效遏制沙化土地的蔓延趨勢。
“隨著項目的持續推進,這片沙漠將逐步披上綠裝,生態環境將得到有效改善。”自治區林草局生態修復處處長景耀春表示,寧夏紮實推進聯防聯治工程,加強與周邊省區的協同合作,共同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樣板,為建設美麗新寧夏、築牢祖國西北生態安全屏障作出更大貢獻。(寧夏新聞網記者 夏欣)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