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滿坪“大塊頭”等你大開眼界|“崛進未來·第四屆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特別報道 2025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今日開幕,全球1806家企業共赴行業盛會 長沙工程機械産業被國家列入世界級産業集群培育三個樣本之一
2025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5月15日至18日舉行,全球1806家工程機械企業共赴“機甲盛宴”。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啟晴 攝
5月15日至18日,兩年一屆的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如期而至。作為比肩全球三大工程機械展的行業盛會,歷經前三屆的發展和沉澱,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已成為專業技術交流、研判未來趨勢的重要平臺。
2025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將以“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新一代工程機械、應急裝備、礦山裝備、農業機械、運輸裝備”為主題,全球1806家工程機械企業、35家全球工程機械50強品牌的“鋼鐵雄兵”將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長沙國際會議中心共赴一場“機甲盛宴”。
長沙,既是這場盛會的東道主城市,同時也是世界三大工程機械産業聚集地之一,這裡不僅擁有三一集團、中聯重科、鐵建重工、山河智慧、星邦智慧5家全球工程機械50強組成的“機甲豪門”,産業規模更是將連續超15年問鼎全國。
2025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開幕在即,這5支“豪門勁旅”將有哪些精彩表現?它們成長的背後又潛藏著哪些偶然與必然?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度探訪。
盛會啟幕,工程機械豪門龍爭虎鬥
4月29日上午,一輛輛長列平板車駛入長沙國際會展中心。在艷陽的映襯下,車上那一抹“極光綠”格外耀眼。走近觀望,一隻巨大的挖鬥“臥”在平板車上,雖還未組裝成“完全形態”,但站在那約2米深的挖鬥前,也給人十足的震撼感。
“這台中聯重科ZE1350G礦用挖掘機是本屆展會進場的首臺裝備。”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款裝備是中聯重科專為大型露天煤礦打造的礦用挖掘機百噸級主力産品之一,鬥容大、油耗低、操控精準、裝車效率高、駕駛舒適,能夠輕鬆適應零下40攝氏度至零上50攝氏度的作業環境。
中聯重科作為本屆展會首個入場布展的全球工程機械50強企業,預定的參展面積近9000平方米,預計將有百餘臺設備參展,其中包括多款世界級産品。
要將這些“機甲巨物”運送至現場並非易事,品牌方唯有將其拆分成零部件,用平板車分批運至現場,再組裝亮相。換言之,一台設備得由幾支團隊共同服務,盡顯“豪門”專業特色。
山河智慧的參展規模和産品數量則創下公司歷屆參展之最。據悉,山河智慧將展出自主研發的地下工程裝備、土方機械、高空機械、應急救援裝備、礦岩設備、破碎篩分設備、通航設備等7大類近60款高端、智慧、綠色裝備。
除了數量空前,山河智慧還有超20款新能源産品集中亮相,如電動旋挖鑽機、電動挖掘機、電動剪叉式高空作業平臺等,新能源産品佔比近50%。
“在應急救援裝備展區,我們智慧化産品佔比近80%。”山河智慧有關負責人表示,展品包括複雜地形災害應急救援機器人、破拆機器人等,展示了公司在新能源、智慧化、節能環保關鍵技術上的最新突破。
順應全球能源變革趨勢,三一重工參展的72件(套)設備中,40%為電動化新品。豪門新秀星邦智慧將攜7大産品線重磅出擊,以近800平方米的沉浸式展臺,全方位呈現其在綠色高效、數字智慧、多場景解決方案等方面的最新探索成果。鐵建重工則通過精心籌備,攜高端裝備製造與服務整體解決方案亮相。
強鏈建群,積鏈成勢成為發展“密鑰”
一座城市能同時擁有5家全球工程機械50強品牌,打造5支産業“豪門”,其背後是偶然和必然的結合。
回溯歷程,長沙工程機械産業起步于20世紀60年代,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積澱與磨礪,成功於2022年躋身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而後繼續加壓奮進,不僅成為首批進入工信部培育池的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更被國家列入世界級産業集群培育三個樣本之一。
産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從曾經的偏居一隅,到如今逐漸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一系列推動産業發展的實踐逐漸凝練成培育和發展先進製造業集群的“長沙經驗”。
如何做大産業體量?長沙的回答是積鏈成勢。2017年,長沙率先全國以産業鏈思維發展産業,帶動行業上下游,激活産業強引力。宏觀視角下,長沙工程機械“對內互濟、對外抱團”的新協作格局已見雛形;微觀視角下,工程機械主機廠與工程機械配套廠商的協同發展亦在逐漸加深。
截至目前,長沙工程機械産業鏈共有上下游企業516家,擁有20大類、100多個小類、近10000個型號規格的整機産品,涵蓋全國工程機械産品品種的85%。
如何提升産業品質?長沙以“創新”應答。在各龍頭主機企業與本土高校、研究院等智力資源的互相加持下,長沙工程機械産業創新資源聚集,目前,全市工程機械産業領域已佈局25家國家級創新平臺,全球最大直徑盾構機主軸承以及電驅橋、大排量液壓泵及馬達、減速機、控制系統等一批關鍵零部件的研製難點被加速攻克。
在工程機械五大豪門的背後,一批産業“名門”也正加速崛起:全市累計培育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産品)19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3家,認定了工程機械領域國家級智慧製造示範工廠5個、智慧製造優秀應用場景13個……
生態賦能,“五鏈融合”繪就産業新藍圖
能同時培育工程機械五大豪門,長沙做的不只是點對點扶持,而是推動産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供應鏈的“五鏈”融合,做優産業生態,用“營商”換“贏商”。
區位設置方面,目前,全市工程機械形成了“2+1+N”産業空間佈局,即2個龍頭引領區——長沙經開區、湖南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1個特色集聚區——寧鄉高新區,多個配套供應區——望城經開區、瀏陽經開區、雨花經開區等。
政策加持方面,2024年來,省市相繼出臺《打造“4+6”先進製造業集群標誌性工程實施方案》《長沙市支持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推動産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25日,市人大常委會發佈《長沙市促進工程機械産業發展條例》,作為全國首部工程機械領域産業立法,條例已於今年正式施行,以高水準法治助力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
合作共進方面,江蘇匯智高端工程機械創新中心有限公司與湖南國重智聯工程機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簽訂聯合創建工程機械製造業創新中心合作協議,以加強兩地工程機械産業的跨區域協同,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的深度融合,為行業帶來全新發展動力。
“此前各工程機械企業存在溝通不通暢、發展不協調等情況,長沙與江蘇徐州‘牽手’,能更有效地實現兩地産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中國工程機械學會黨委副書記兼秘書長周賢彪説。
除了與外省外市“結盟”,長沙還與株洲、湘潭共同簽約成立“長株潭工程機械聯合體”, 推動長株潭三地産業鏈上下游緊密協同,推動各産業集群互融互通,促進長株潭三地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以“一體化産業”賦能“一體化發展”。
市工程機械産業鏈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推進延鏈補鏈強鏈,充分用好開放平臺載體,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營造良好産業發展生態。
2025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啟幕在即,長沙工程機械産業豪門將和全球勁旅同場競秀。憑藉深厚底蘊與創新活力的長沙,未來定能在全球工程機械舞臺上持續領航,讓“長沙裝備”遍佈全球,讓“長沙製造”閃耀世界。(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彭瑋蔚 伍玲 朱澤寰)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