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張掖市山丹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部署要求,持續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全面推行“包抓領導+社區黨組織+共建單位+群眾代表”四方聯動社區治理共同體建設,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效能提升,實現問題在基層解決、矛盾在基層化解、服務向基層延伸。
群眾訴求,精準響應
為促進供需對接,山丹縣深化“大黨委引領、社會化共建、網格化治理、一鍵式響應”治理機制,組建四方聯動社區治理共同體12個,推行共駐共建單位輪值制度,157個機關企事業單位與社區黨委簽訂共駐共建協議,2700多名在職黨員常態化下沉社區開展“六聯六式”服務,並健全完善需求、資源、工作“三張清單”明責制度,通過廣泛收集居民群眾意見建議,結合社區自身亟待解決的環境美化、養老服務、兒童託管等問題,徵集需求清單241項,列出資源清單168項,精準匹配工作清單152項。
社區黨建聯席會議現場
矛盾調解,關口前移
2025年年初,新城社區萬恒錦繡園小區居民通過線上線下多次反映小區物業費高、商鋪換熱站佔用消防通道、沿街餐飲店存在油煙污染等問題,業主與物業屢次發生衝突,解決物業管理問題迫在眉睫。
為此,新城社區黨委迅速組織共駐共建單位、業委會、物業企業黨組織、群眾代表,深入萬恒錦繡園小區入戶走訪了解情況,先後召開現場會議6次、協商共議會議5次,並通過設置徵求意見箱、發放議事徵集表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掌握居民訴求。
物業公司協商解決物業管理問題
近年來,山丹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打造集信訪、調解、仲裁、訴訟、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心理服務於一體的社會治理平臺,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同時,山丹縣健全完善民情收集、分級辦理、限時反饋、審核辦結、考核問效“接訴即辦”機制,全面推廣“隴情e通”民情直通平臺,推動公安幹警、基層幹部、網格員訪民情、查隱患、調糾紛,截至目前,山丹縣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64件,滿意率達98%。
服務升級,溫暖民心
山丹縣依託“紅色物業”陣地,主動延伸社區服務觸角,縮短服務半徑,新打造北街、縣府街等區域性黨群服務中心3個,建成和興園、新城名苑等開放式小區睦鄰中心5個,精準對接居民需求,提供政策諮詢、事務代辦、糾紛調處、惠老送餐等特色服務,實現服務不缺位、矛盾不上交,以“紅色物業”小切口解決了社區治理大難題。
網格員與物業工作人員在議事廳調解居民矛盾糾紛
此外,山丹縣還積極推行網格化治理,每個社區由1至2名縣級領導包抓,每個網格確定1名社區黨員幹部包聯,配備1名網格黨支部書記、1名專職網格員和樓院長、單元長等多名輔助力量,科學設置黨員聯繫戶和責任區、先鋒崗、示範崗340多個,服務居民群眾隊伍不斷壯大。同時,山丹縣還優化服務矩陣,積極打造不同形式的暖“新”驛站,通過開放管理,延時服務,引入日間照料、幼兒託管、手工培訓、文藝書法等社會資源,為滿足居民群眾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搭起“連心橋”當起“貼心人”。(文/圖 王建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