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甘肅省以系統治理築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2025-06-05 10:40:24來源:甘肅日報編輯:薛陽責編:薛陽

  原標題:【建設美麗甘肅 推進“三北”工程 構築“綠色長城”】久久為功 譜寫“三北”工程新篇章​ ——甘肅以系統治理築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甘肅,作為全國“三北”工程13個重點省區之一,歷經40餘年接續奮鬥,“三北”工程前五期工程累計完成6790萬畝建設任務。2022年國家林草濕荒綜合監測顯示,我省“三北”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從1977年不足4%提高到9.17%,生態底色不斷被綠色覆蓋。

  2023年6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巴彥淖爾考察並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時強調,要勇擔使命、不畏艱辛、久久為功,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把祖國北疆這道萬里綠色屏障構築得更加牢固,在建設美麗中國上取得更大成就。兩年來,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以防沙治沙為主攻方向,聚焦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累計完成“三北”區域綜合治理任務2861萬畝,舉全省之力打好打贏“三北”工程攻堅戰,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科學謀劃,系統推進,構建生態治理新格局

  省委、省政府以“三北”工程為引擎,科學謀劃防沙治沙工作,部署開展科學打好生態修復系統戰、全域打好國土綠化持久戰、全力打好防沙治沙陣地戰等七大戰役,全面打響生態治理攻堅戰。

  我省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的意見》,結合實際出臺實施意見,成立以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為總召集人的省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設工作協調機制,及時研究解決問題,合力推動“三北”工程建設;省人大常委會組織修訂《甘肅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辦法》,依法推進防沙治沙工作;積極對接國家相關規劃,編制印發《甘肅省“三北”工程六期規劃》,明確我省“三北”工程建設4個重點區域,規劃建設任務6872萬畝,位居全國第二……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出臺,有力推動了“三北”工程的進程。

  我省2024年、2025年連續兩年發佈總林長令,要求各級林長錨定年度建設目標,全力推動“三北”工程攻堅戰取得突破性進展。省委、省政府在“三北”重點縣區召開推進會,總結推廣先進治理模式,推動項目高效落地。省林草局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部門組織各地認真謀劃項目,2024年國家下達我省項目53個,建設任務1148萬畝,中央資金41.7億元;2025年,國家已下達我省項目58個,涉及中央資金39.35億元,為工程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省發展改革、財政、林草等部門制定“三北”工程項目管理辦法、項目資金審計監督制度,印發資金管理辦法,嚴格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合同管理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四制”管理制度,嚴格規範工程管理。

  區域聯動,要素協同,共繪生態聯治新畫卷

  防沙治沙是一場多方協同的持久戰。我省統籌沙漠邊緣和腹地、上風口和下風口、沙源區和路徑區協同治理,加強與周邊省區合作交流,推動跨省區市域、縣域間聯防聯治,先後與內蒙古、青海、寧夏林草系統簽訂聯防聯治協議。

  慶陽市與陜西榆林市、寧夏石嘴山市和吳忠市、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華池縣、環縣與陜西吳起縣,民勤縣與內蒙古阿拉善右旗簽訂防沙治沙合作協議,共同開展毛烏素沙地、騰格裏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湟水河流域聯防聯治;武威市依託2024年“三北”工程項目,在我省與內蒙古交界的民勤縣、涼州區、古浪縣完成綜合治理任務29.77萬畝,推動騰格裏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由“握手”之勢向“分離”之態轉變;酒泉市與張掖市簽訂市域間聯防聯治協議,開展黑河中游、疏勒河中下游以及巴丹吉林沙漠西緣、庫姆塔格沙漠東緣協同治理,構建點線面結合的生態防護網絡,奏響區域生態治理“大合唱”。

  同時,省協調機制相關部門及時調研,出臺財政支持“三北”工程建設的25條落實措施、科技支撐荒漠化綜合治理的13條措施,相關單位做好各項要素保障,共同推動“三北”工程有序實施。

  科技賦能,創新驅動,激發生態修復新活力

  科技成為甘肅生態治理的“硬核”支撐。我省相關部門加強與科研院所銜接,共同開展抗旱林草品種選育、造林種草模式研究。“隴中隴東黃土高原退化林修復”“河西走廊綠洲防護林體系”科研項目納入國家“三北”科技攻關項目。

  省治沙研究所納入國家林草局“三北”工程研究院體系,建立我省“國家卓越工程師徐先英工作室”,研發光伏板集水防沙治沙應用新模式,推廣小型化系列治沙機械,完善光伏治沙技術體系,努力破解技術難題和瓶頸問題。

  酒泉市大力普及推廣肉蓯蓉嫁接、HDPE新型阻沙網、梭梭水鑽栽植等多項治沙技術,自主研發履帶式中型壓沙機,創新使用無人機運輸稻草,為沙地綜合治理開發開闢新途徑,為生態治理插上科技翅膀。

  武威市加強與科研院所和企業合作,研發新技術、新材料20多項,引進沙生植物等新品種100余個,研發林草機械裝備10余種,舉辦全國科技助力“三北”工程林草機械裝備演示活動。古浪縣採取工程和生物治沙相結合的方式,對全縣239萬畝沙化土地完成初步治理,綜合植被蓋度達37%,八步沙綠洲向沙漠過渡帶整體向前推進了30多公里。

  全民參與,多元聚力,匯聚生態治理新動能

  我省先後與多家企業等社會資本合作開展治沙造林和荒漠化治理。聯合相關企業開展光伏治沙示範項目建設。創建開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網絡平臺,募集公益資金1300余萬元開展植樹造林。

  省委宣傳部牽頭舉辦“全省林草先進典型事跡巡迴宣講”,宣傳全國“林業英雄”郭萬剛、“國家卓越工程師”徐先英、“全國防沙治沙英雄群體”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群體等防沙治沙先進典型,以身邊事感染身邊人,匯聚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的強大合力。

  近年來,我省各級黨政幹部帶頭示範,動員社會各界投身“三北”工程,工程區累計完成義務壓沙11.8萬畝、植樹1.1億余株。民勤縣創新“互聯網+治沙”模式,“請到民勤種棵樹”公益活動吸引省內外500余名志願者共植新綠,繪就全民治沙的生動圖景。

  2024年,我省交出亮眼“綠色答卷”:完成沙化土地綜合治理317.68萬畝,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任務的189.1%、我省年度規劃任務的111.47%。從治沙造林到退化林修復,從草原治理到工程固沙,我省以實幹擔當書寫“三北”工程新篇章,為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貢獻力量。(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徐俊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