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綠色成為農業發展底色——我省將農業生産與生態環保同部署同推進
智慧溫室大棚內蔬菜長勢喜人。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當前,正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全省各地搶抓農時窗口期,將農業生産與生態環保同舉並重,把地膜科學使用與回收利用同部署、同推進,通過技術指導、政策激勵、宣傳培訓等舉措,全力奏響綠色發展“春之曲”。
搶抓農時 技術送到家門口
“加厚地膜保溫保墑效果好,還能減少地膜殘留,大家一定要積極使用……”在敦煌市郭家堡鎮土塔村,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技術人員正在向種植戶們講解加厚地膜的優勢和使用方法。為了搶抓農時,確保春耕生産順利進行,敦煌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組織全體技術人員,分成多個小組,深入各鄉鎮村組,開展加厚地膜推廣政策宣傳和技術指導。
在高臺縣羅城鎮農膜兌換點,農戶們按照要求井然有序地排隊登記、簽字、兌換地膜。鎮上的農技人員現場講解科學使用地膜的好處及注意事項,引導群眾正確使用農膜,確保提高新型農膜的利用率和覆蓋率。
“現在給我們農戶兌換的加厚高強度地膜,對農業生産和環境保護都挺好,污染小、方便撿拾回收,還能起到保溫保濕作用,我計劃今年都改用這種地膜。”常豐村村民陳增虎一邊搬運地膜一邊説。
2022年起,甘肅省實施了中央財政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項目,通過政策宣傳和技術指導,在適宜區域、適宜作物上推廣應用加厚高強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動實現地膜生産、銷售、使用和回收全過程有效管理,有效提升了全省農膜殘留污染防治水準。
政策激勵 科學使用助回收
在地膜科學使用回收項目實施中,甘肅省各縣區集思廣益、充分實踐,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不同的地膜科學使用回收推廣方式,推動了全省加厚高強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廣應用,提高了地膜的可回收性。
武威市涼州區發佈了2024年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項目政策明白書,凡是在涼州區政府採購的地膜供應商定點銷售處購買加厚高強度地膜的,0.015毫米加厚高強度地膜每卷10千克地膜補助後價格為69元,0.012毫米加厚高強度地膜每卷10千克地膜補助後價格為75元,購買者僅需將購買憑證交由所在鄉鎮進行登記造冊,核算覆膜面積,通過覆膜後的實地抽查驗收即可獲得這項優惠補助。
臨夏州永靖縣訂購地膜531.5噸,在供應過程中,採取“買二補一”方式進行地膜物化補助,嚴格要求農膜加工企業以全縣地膜供銷回收站為定點購銷渠道,確保按時為農戶和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加厚高強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並建立完善的地膜推廣、銷售臺賬。截至目前,已有322噸地膜順利發放到農戶手中,剩餘地膜正按計劃有序發放。
天水市甘谷縣對實施的旱作農業項目區發放的地膜,採用一邊發放新地膜,一邊回收廢舊地膜的方式,按照1:5的兌換比例開展“以舊換新”,有效提高了地膜回收綜合利用工作任務的落實效率。
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計完成加厚高強度地膜推廣2800萬畝,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廣67萬畝,全省地膜科學使用和回收利用水準進一步提高,2024年,全省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85.7%。
精準宣傳 環保理念入民心
廣泛的宣傳是推動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的重要形式。春耕生産期間,各地緊抓地膜回收使用窗口期,通過抖音、快手、電視、融媒體等新型媒體和傳統媒介,大力開展地膜科學使用回收政策宣傳工作,對各鄉鎮種植大戶、回收企業、回收網點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酒泉市瓜州縣圍繞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開展宣傳培訓85場次,印發《致廣大農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宣傳資料11500余份,向1萬名農戶發送定制化提示短信,宣傳地膜科學使用回收政策。
武威市民勤縣結合春季生産培訓,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宣傳培訓,向農民普及加厚地膜的優特點和科學使用方法,宣傳加厚地膜政府補助政策,引導農戶積極使用加厚高強度地膜。
榆中縣、古浪縣、山丹縣、秦州區等多地組織召開地膜科學使用回收工作推進會、培訓班,部署工作任務、解讀相關政策、解答農戶疑問、貫徹回收理念,為春耕生産保駕護航。
隨著《農用薄膜管理辦法》《甘肅省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條例》等政策的深入實施,甘肅省正通過“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的系統治理,讓沃野良田褪去“白袍”,煥發綠色生機,努力讓綠色成為甘肅省農業高品質發展的底色。(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馬國順)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