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寧夏電網迎來歷史性時刻——新能源日發電量連續2天超越區內統調用電量,成為國內日新能源發電量超越統調用電量的省份。至此,寧夏成為全國首個新能源自足的省份。
當晨曦穿透賀蘭山巔的雲層,騰格裏沙漠的光伏矩陣如藍色海洋泛起粼粼波光;當勁風掠過黃河,百米高的白色風機葉片劃出優美的弧線;當電流穿越崇山峻嶺,點亮千里之外的萬家燈火——寧夏新能源正以澎湃動力,在“雙碳”的版圖上鐫刻下鮮明的綠色印記。
202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指出:“寧夏的現代煤化工和新型材料産業,風電、光伏、氫能等清潔能源産業,葡萄酒、枸杞等特色産業,要精耕細作、持續發展。”
牢記囑託,禦風而起,向光而行。
從一束光、一股風中捕捉能源轉型的綠色推動力。寧夏聚焦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産業轉型優化升級、生産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如今,“塞上綠電”正在系統重塑寧夏能源經濟。
風電光伏“綠”動塞上
晨曦微露,梯田與風機相互映襯,流雲與山巒交相輝映。
擎起這片綠色能源天空的,是迅猛發展的風電光伏。5年來,寧夏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年均增長率12.57%,新能源發電裝機佔總電力裝機比重從2019年的41.2%攀升至2024年的57.8%,成為繼青海、河北、甘肅後全國第四個新能源為第一大電源的省份。目前,寧夏新型儲能發展規模穩居全國第一梯隊,新能源運行消納位居西北前列,風電已是寧夏煤電以外第一大發電量主體,光伏則是寧夏發電量增速最快的電源。
“雙碳”目標下,作為國家首個新能源綜合示範區,去年以來,寧夏不斷加大新能源開發力度,擴大新能源發展規模,成為新能源大開發的前沿陣地。
今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科學統籌新能源開發與火電、電網、儲能、消納、效益和地方利益等方面關係。實現新增煤炭産能800萬噸、火電裝機130萬千瓦、風電光伏裝機2060萬千瓦、儲能60萬千瓦目標。
目標已定,步履鏗鏘。
無垠沙漠深處,一塊塊光伏板架設起來,串成排、連成片。廣袤戈壁,一台颱風力發電機巍然林立,百米長的葉片呼嘯轉動,構成荒漠上最為壯觀的景象。
戈壁沙漠崛起“光伏藍海”,“風車林立”轉出新動能,勾勒出躍升發展的生動圖景。“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多能互補、“源網荷儲一體化”供需的戰略佈局,正釋放出巨大的協同效應,為新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注入強勁動力。
寧夏騰格裏沙漠新能源項目,牛首山抽水蓄能電站上、下水庫同步開建……當前,寧夏正在不斷刷新新能源建設的進度。去年新開工新能源重點項目達104個,總規模2426萬千瓦,今年新開工11個,總規模2185萬千瓦。基地建設的推進帶動寧夏風電、光伏裝機規模持續擴大。截至5月,新能源裝機容量已達4468萬千瓦,裝機佔比達59.7%,綠電外送規模比例居全國前列。
在清潔能源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寧夏始終保持高品質消納水準。“風光火”打捆外送,成為寧夏加速推進新能源消納的一大“法寶”。我國首條“沙戈荒”外送通道——寧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即將建成,寧夏電將翻越秦嶺、跨越黃河,最終抵達湖南。一邊風光資源富集,一邊用電負荷集中,這條全長1600多公里的電路跋山涉水,讓綠電在兩地間完成傳輸。屆時寧夏外送能力將達到2100萬千瓦,推動能源在更大範圍內實現優化配置,提升新能源利用率。
如今,“塞上綠電”已跨越山河,點亮遠方。寧夏已向北京、上海、湖北、重慶、陜西等地供應綠電50億千瓦時以上,杭州亞運會、成都大運會均用上了寧夏的綠電。昔日的“西電東送”火電基地,正成功蛻變為“塞上綠電”品牌。
綠電園區“碳”尋新路
當綠電流向遠方,寧夏也在孕育更深層次的“裂變”。去年以來,寧夏以新能源開發為引擎,打造千億級清潔能源産業集群。加快建設特色優勢産業綠電園區,推動新能源與現代煤化工、硅基、鋁錳、大數據算力等特色産業耦合協同發展,變綠電為綠色動能、綠色製造、綠色算力、綠色産品。
綠色,成為寧夏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
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有限責任公司300萬噸/年CCUS示範項目一期工程全線投入生産運行,在全球首次實現了現代煤化工和大型油氣田開採之間的綠色減碳合作,是目前我國最大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全産業鏈示範基地。
寧夏中盛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自動化生産線上,相鄰的西夏熱電廠産生的粉煤灰、爐渣、脫硫石膏等固體廢物,經過澆築、靜養、切割等工序變廢為寶,成為新型綠色環保建材。
銀川威力傳動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現代化車間,伴隨著智慧化數控加工機床的運轉,各類零部件新鮮出爐。這些高精度零件將組裝成各類風力發電機用減速器,使用在金風科技、遠景能源等國內主要廠商的風力發電機上……
從六盤山下到黃河兩岸,生態優勢正日益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從風電整機到儲能電池艙,從硅基原料到組件終端,寧夏新能源産業已形成“風光儲氫”一條龍式完整鏈條,千億級清潔能源産業集群正在加速聚攏。
一路闖關奪隘,一路高歌前行。
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等11個綠色園區如火如荼,綠色園區全域推進。零碳工廠、零碳園區從藍圖走向現實。新技術、新業態、新動能,在新能源賽道上,寧夏工業園區你追我趕,努力實現“從0到1”的突破,跑出高品質發展加速度。
總規模612萬千瓦的寧東基地綠電園區一期164萬千瓦項目將於6月底並網發電,預計2027年全面竣工。投運後,年發電量可達98億千瓦時,相當於替代112萬千瓦火電廠全年發電量,每年減排二氧化碳740萬噸,減少固廢排放120萬噸,生態效益相當於新增2萬公頃林地。屆時將帶動寧東基地新增固定資産投資超1000億元,助推工業總産值突破3000億元大關,同時孵化新能源裝備、綠電交易等新興業態,為寧夏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樹立標杆。
敢蹚別人沒走過的路,才能收穫別樣風景。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寧夏,新興賽道競相奔赴。截至目前,寧夏已核準、備案綠電949萬千瓦,開工建設756萬千瓦,已建成投運50萬千瓦。
寧夏,做“加法”同時,也在做“減法”。
針對電解鋁、鐵合金、碳化矽等傳統高載能産業,以及煤制油、煤化工等特色産業,寧夏主動出擊,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工程,推廣應用餘熱余壓回收利用、高效節能裝備等先進技術和設備。嚴格執行能耗限額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推動産業綠色化、低碳化轉型,降低企業生産成本,提升産業競爭力。
夢雖遙,追則能達;願雖艱,持則可圓。寧夏正在以賀蘭山般的堅定、黃河水般的執著,禦風而行,逐光而進。
穿越沙海,翻越高山,寧夏綠電不僅點亮萬家燈火,更照亮了一條綠色高品質發展的“高速路”,在中國能源革命的版圖上熠熠生輝。(寧夏日報記者 趙 磊)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