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坪溝鄉,在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西山腹地,是群山環抱中的“高原小鄉”,和許多鄉村一樣,它囿于傳統農牧業,靠天吃飯,守著土地的鄉親們卻難致富足。如今,步入坪溝,牛羊滿圈,産業興旺。鄉民們借力牛羊産業,闖出了一條別樣的共同富裕之路。
余學剛夫婦喂牛
中午,養殖戶余學剛夫婦正麻利地拌飼料、提清水,圍欄裏的小牛犢親昵地蹭著他們的手。看著茁壯成長的牛群,兩人眼裏滿是希望。這對曾從養雞失敗陰影中走出的夫妻,如今牛羊滿圈,年入10萬,成了鄉鄰眼裏的“致富明星”。
坪溝鄉平均海拔2000米,年均氣溫僅6-8℃,晝夜溫差超過15℃,嚴苛的環境卻孕育了12萬畝優質草場。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造就了坪溝牛羊肉“鮮嫩無膻、肌理如畫、營養豐富”的“金字招牌”,在市場上贏得了良好口碑。
優質草場
近年來,坪溝鄉積極引入甘肅伊藍源農場、三駿科技等龍頭企業,構建産業騰飛的“雙引擎”。伊藍源農場承擔著坪溝鄉引進優質種源、改良本地品種的重任,將先進的配種技術、防疫知識送到養殖戶家門口,並創造大量就業崗位。
養殖場俯瞰圖
據了解,2025年第一季度,坪溝鄉産業獎補資金24.4萬元精準發放至160戶養殖戶;全鄉牛存欄超2800頭,羊存欄近2.8萬隻;兩家龍頭企業年出欄牛羊超千頭(只)。
養殖大棚
坪溝鄉的山高溝深曾是阻礙發展的“絆腳石”,如今卻成了孕育財富的“聚寶盆”。遼闊的天然草場不僅養壯了牛羊,更催生出一條從良種繁育、科學養殖到市場開拓的完整産業鏈。家庭農場、養殖專業戶如雨後春筍般涌現,鄉親們的“錢袋子”也實實在在鼓了起來。坪溝人用匠心吃透山水價值,靠誠心凝聚政企民合力,以恒心一步一個腳印打通産業鏈條。當政府引好路、市場活起來、農戶勤動手,散落在草尖上的“金粒子”終將在連綿群山中串起閃亮的共富鏈。(文/圖 馬秀蘭 孔德濤)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