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浙江         共同富裕      |      數字浙江     |      直觀中國      |      長三角      |       看浙裏        
浙江省金融機構加力支持穩外貿
2025-06-18 10:26:56來源:浙江日報編輯:趙春曉責編:魏寒冰

  原標題:提供便捷高效産品 打造精準靠前服務 我省金融機構加力支持穩外貿

  外貿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今年以來,面對外部衝擊,浙江外貿企業反應迅速,以多元化佈局、內銷轉型和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探尋破局之道。

  在此背景下,加力支持穩外貿成為各家金融機構的共同行動,他們提供便捷高效的産品,打造靠前精準的服務,為護航外貿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服務高效 快速到賬

  當下,企業經營不確定性增加,“急用錢”的需求也越來越頻繁。然而在和銀行打交道的過程中,有些錢卻“急不來”。

  就拿跨境結算業務來説,過去,光是準備紙質材料就令人頭疼,申請等候的時間也挺長。“有時,我們辦理賬戶開立和完結名錄登記申請,就要往返多次。”一家油氣企業負責人回憶。

  幫助企業儘快拿到匯款、借到貸款,正是當下浙江金融支持外貿的發力點。

  這項工作難度不小,需要金融機構優化內部流程來支撐。“審批流程涉及銀行內部十幾個業務部門,統籌協調得花不少力氣。但也不能忽視風險,我們須審慎把握。”一名銀行人士向記者解釋。

  難題,必須攻克。在特殊時期,更快的信貸支持,就意味著更充足的流動資金,企業在國際市場中搶佔先機的勝算也就更大。

  好在狠下苦功的浙江,已經把一道“多選題”,擺在了外貿企業面前:

  他們可以免除沒有抵押物的煩惱,只需線上申請,銀行就會立刻反饋。比如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的“外貿e貸”,通過分析進出口數據,就能快速核定授信額度,從而有針對性地解決外貿企業“短、頻、急”的融資需求。

  他們可以及時收到外匯收入,不用擔心到賬慢、扣費高等跨境結算難題。以浙商銀行的“涌金全球匯—全球收款”業務為例,客戶開通虛擬收款賬戶後,就可像本地企業一樣接收來自美國境內的本地匯款,極大方便了對全球客戶資金的統一管理。

  他們還不用跑、不用等,在境外就可獲得本地金融機構的支持。今年,湖州某企業在泰國新建裝飾材料工廠,急需資金支持,得知情況後的工商銀行湖州分行立刻與境外分行合作,聯動工銀泰國辦理了浙江工行首筆跨境標準銀團貸款7000萬元人民幣,為企業後續“走出去”提供堅實支撐。

  不難發現,眼下浙江金融機構正狠下苦功,在“高效便捷”這件事上做文章。不過,想要服務更進一步,還需要更週到、更多元的産品來支撐。

  創新産品 精準滴灌

  在杭州豐弛進出口有限公司的辦公室內,農業銀行濱江支行國際業務部經理俞聖愛拿出了最新的金融服務方案:“我們可以為企業發放200萬元貸款。”

  企業負責人周慶紅有些意外:“我們是一家跨境電商企業,回款週期比較長,確實存在資金壓力,可沒有合適的擔保物,怎麼就能貸款了?”

  這正是浙江金融機構助力外貿企業的另一思路——通過打造多元化的金融産品,精準滿足企業融資需求。

  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最新的“跨境電商e貸”,就可直接為跨境電商小微企業核定授信額度,並提供本外幣流動資金貸款、海關付稅保函、國內信用證等額外服務。這背後的支撐,來自金融科技對銀行信貸模型的賦能。模型結合了海關、工商、稅務、徵信等內外部信息,運用大數據打造出企業精準畫像。

  更精準,並不意味著金融機構必須單打獨鬥,也可以是“1+1”的合作。農業銀行聯動信保公司,創新推出的“信保融資+信用貸款”模式,不僅幫助企業快速融資,還通過信保覆蓋規避收匯風險。據統計,今年1至5月,該行出口信保融資業務同比增長超60%。這一風險共擔、資源共享的金融創新模式,正為外貿企業“走出去”提供堅實護盾。

  更精準的,並不只有融資産品,更有綜合性金融服務。比如交通銀行浙江省分行發揮交行境內外機構聯動優勢,協助外貿企業拓寬銷售渠道,運用商票、銀承、國內保理、國內證結算等産品組合,助力外貿企業實施“出口轉內銷”;杭州銀行則創新推出“跨境智匯寶”産品,為中企提供離在岸資金調撥、匯率風險管理等多場景直聯互通的數智化解決方案。

  金融産品的創新,正在幫助浙江外貿企業打破傳統融資困境,在複雜的國際貿易環境中破浪前行。(記者 吉文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