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日報·雲邵陽客戶端記者 郭慧鵬 實習生 姜磊 通訊員 歐陽文星 孫少波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以法治思維深化關心下一代工作,既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基石。
近年來,邵陽市持續完善法律體系、強化法治教育、創新保護機制,為青少年構築起全方位的法律保障網,以司法之力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
法治宣傳教育全面鋪開
“現在開庭!”2024年10月,隨著“審判長”敲響法槌,雙清區人民法院上演了一場沉浸式的模擬法庭活動。邵陽市第一中學的學生們分別扮演法官、律師和被告人等角色,真實還原案件審理過程,直觀感受法律的威嚴和公正。這是邵陽市關工委聯合邵陽日報社拍攝《寶慶少年説法治》宣傳片中的一幕,也是邵陽市創新法治宣傳教育形式的一個生動縮影。
根據湖南省關工委等九部門安排,邵陽市以“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活動為抓手,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成長需求,推出“菜單式普法”,量身定制普法內容,並組建“五老”法治宣傳志願者隊伍,深入學校、社區、鄉村,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活動。
為切實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識,全市中心小學以上學校共聘請法治副校長1382名。去年以來,法治副校長共上法治教育課15600多課時,在師生們心中播下法治的種子;雙清區人民檢察院創新開展“法治+心理”雙課進校園巡講活動,把法治教育與心理教育結合起來,提升青少年的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活動涵蓋全區38所中小學校;大祥區司法局積極開展“法治教育第一課”,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法治觀念,構建更為和諧、安全的校園環境……
教育、公安、檢察、法院等各部門加強協作配合,通過多渠道宣講、更精準普法,形成法治宣傳教育合力。今年以來,全市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授課186場次,受眾人數達5.6萬餘人,發放宣傳資料3.7萬餘份。
法律服務保障持續增強
清新的壁紙、小小的桌椅、可愛的玩具……走進雙清區人民檢察院的“紫薇花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室,團體活動室、心理疏導室、醫學取證室一應俱全,全市首個“一站式”詢問救助中心設立在此。
“我們還配備了具備心理諮詢、法治宣講等專業技能的檢察人員,實現‘專人、專心、專業、專責’辦理涉未案件。”該院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雙清區人民檢察院為99名未成年人提供了法律援助,為39名未成年人提供司法和社會救助,為92名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救助及輔導329次,相關經驗獲得全國推廣。
青少年在心智發育、經濟能力和風險認知上處於弱勢地位,當面臨法律糾紛時,往往難以獨立有效地尋求和獲得法律幫助。因此,完善青少年法律援助體系,保障其法定權利成為重中之重。
邵陽市將青少年法律維權工作納入全市法治建設重要規劃,出臺《關於在全市各級國家機關實行“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的實施意見》,清晰劃分教育、司法等部門在青少年法律維權中的責任,形成各司其職、協同配合的良好局面。同時,在法律援助中心設立青少年法律援助窗口,在學校、社區、團委、婦聯等單位設立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站,開通青少年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對未成年人申請援助的案件,免於經濟困難審查,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優先指派律師辦理,確保他們能夠及時獲得法律援助。
目前,全市已建立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站300余個,構建起“半小時法律援助圈”。近三年來,全市法援中心共辦理青少年法律援助案件1031起,免費接待相關諮詢3000余人次,減免訴訟費用1000余萬元,為權益受到侵害的青少年提供了及時有效的法律支持。
特殊群體保護力度加大
制度築基,法治先行。近年來,邵陽市先後起草了《邵陽市多元綜合救助機制》,出臺了關於加強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加強流動兒童關愛保護、提升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品質等政策文件,為兒童福利工作高品質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
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是容易遭受性侵害的特殊群體。從2024年起,邵陽市婦聯開展“愛心媽媽”結對關愛留守兒童困境兒童三年行動,實施溫暖守護、賦能成長、愛心助力3個計劃,招募愛心媽媽隊伍,開展常態關愛服務等工作,其幫扶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廣。同時,聯合市平安辦等13個部門成立邵陽市女童保護服務中心,積極推進中心的實體化建設。截至目前,全市開展了線下關愛主題實踐活動267場次,籌集物資資金66.75萬元,惠及兒童13350人;全市縣級以上女童保護中心實體化建設全覆蓋,建成中心13個。
圍繞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邵陽市開展“春風化雨”特別關愛行動,建立失足青少年幫教工作機制。公安、檢察院、法律、司法等部門協作配合,共同做好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為失足青少年制定個性化幫教方案。同時,積極為失足青少年提供就業指導和職業培訓,幫助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實現自食其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