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老外在寧夏     |     數説寧夏     |      寧夏優品
寧夏境內騰格裏沙漠153公里“綠鏈”鎖黃沙
2025-07-01 09:08:31來源:寧夏日報編輯:王悅陽責編:魏寒冰

寧夏境內騰格裏沙漠153公里“綠鏈”鎖黃沙

6月30日,中衛市騰格裏沙漠鎖邊工程現場。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見習記者 王強 攝

  6月30日,中衛市騰格裏沙漠鎖邊工程現場,隨著最後50米刷狀網繩式草方格植入濕沙層,一條全長153公里的綠色“鎖鏈”實現全線閉合,橫亙在騰格裏沙漠東南緣,標誌著寧夏境內騰格裏沙漠實現全面鎖定。

  “這一刻,特別激動!”見證最後一塊草方格落定,投身治沙工作三十余載的中衛市國有林業總場總工程師唐希明説。從上世紀50年代,為保障我國第一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暢通,在騰格裏沙漠探索出“五帶一體”防護體系,到如今寧夏境內騰格裏沙漠鎖邊全面完成,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這場與沙漠的持久戰,迎來全新的歷史節點。

  自2023年6月打響黃河“幾字彎”攻堅戰以來,寧夏集中力量對騰格裏沙漠26.5公里缺口發起總攻,將騰格裏沙漠固沙鎖邊工程作為重點項目推進。中衛市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劉天平介紹,這條由草方格築基、灌木帶固守、喬木林成屏構築的立體防線,最寬處達38公里,最窄處10公里,巍然成型,扼住黃沙入侵的“咽喉”要道。

  近年來,寧夏以“制度—技術—産業”三維協同推進荒漠化治理。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修復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區密集出臺了《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推進新征程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建設美麗寧夏的意見》《寧夏防沙治沙規劃(2021—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法規;聯合國家林草局三北局及陜西、甘肅、內蒙古等省區,深化協作聯動,構建跨區域生態聯防聯治網絡;創新實施“林光互補”“草光互補”等生態修復新模式,推進生態保護與特色産業協同發展。

  依託中國科學院沙坡頭沙漠試驗研究站、寧夏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機構的合作,我區在防沙治沙技術上實現了多項突破,創新“刷狀網繩式草方格”,“草方格+沙結皮”技術,“深植濕沙層”的高效植苗技術等,賦能鎖邊工程高效推進。

  隨著中國—中亞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落戶寧夏,博鰲亞洲論壇國內首個荒漠化防治國際合作項目在寧夏啟動,寧夏的治沙實踐正融入全球視野,鋪展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記者 馬雨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