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第十六屆國際政治經濟學論壇在蘭州大學成功舉辦
2025-07-06 16:20:3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奇英責編:王悅陽

視頻攝製:喬永禎 于振濤

  7月4日,以“處於十字路口的國際秩序:全球、區域與國別”為主題的第十六屆國際政治經濟學論壇在蘭州大學啟幕。本次論壇由蘭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聯合主辦,來自全國高校、科研院所的20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金城,圍繞國際秩序演變、全球南方重塑、地緣經濟安全等前沿議題展開深度研討。

第十六屆國際政治經濟學論壇在蘭州大學成功舉辦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706110558

參會人員合照 攝影 于振濤

  多方共議國際秩序變革 主旨演講勾勒理論創新圖景

  開幕式上,蘭州大學黨委副書記安俊堂,國際關係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許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院院長張宇燕分別致辭。活動旨在強調在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背景下,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需肩負起解析秩序轉型、服務全球治理的時代使命。

  在備受關注的主旨演講環節,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王正毅以“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創新與地區國別研究”為題,系統闡釋學術研究的方法論革新。他深刻指出,研究需從長時段、大範圍視角審視全球化進程。針對當前中美戰略博弈,王正毅明確提出“系統性競爭”論斷,強調需從科技原創、金融體系、産業鏈安全等多維視角構建國家戰略安全體系。

  此外,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榮休教授、歐洲聯盟授予的讓·莫內終身講習教授宋新寧,國際關係學院經濟金融學院院長羌建新,《世界政治研究》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田野,復旦大學國際經濟與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黃河,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黃琪軒,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陳小鼎等7位學者,分別圍繞區域國別研究、國際貨幣金融穩定、供應鏈安全等議題發表真知灼見,為論壇注入理論深度與實踐關懷。

第十六屆國際政治經濟學論壇在蘭州大學成功舉辦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706110553

主旨演講 攝影 于振濤

  五大專場聚焦熱點議題 青年學者論壇激蕩思想火花

  論壇設置“戰後國際秩序的演變與發展趨勢”“特朗普2.0對國際秩序的衝擊”“全球南方對國際政治的重塑”“地緣經濟與産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和穩定”“新疆域治理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分析”五大平行論壇,70余位學者就分佈式産業鏈構建、數字治理規則競爭、南南合作困境等前沿問題展開交鋒。

  在青年學者論壇環節,20余位新銳研究者聚焦“國際經濟秩序的變與不變”,從美國霸權衰弱、區域國別政策演變等微觀切口入手,展現出兼具創新視角與學術規範的研究能力。王正毅教授在點評中特別強調,學術研究當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建議青年學者關注數字貨幣對國際貨幣體系的衝擊、關鍵礦産資源安全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大議題,為構建中國特色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貢獻青春智慧。

第十六屆國際政治經濟學論壇在蘭州大學成功舉辦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706110603

平行論壇 攝影 于振濤

  總結展望凝聚共識 會旗交接開啟學術新篇 

  閉幕式上,各分論壇代表依次彙報研討成果。王正毅教授與《國際安全研究》主編譚秀英對論壇進行全面總結,高度評價會議“兼具時代感與前瞻性”的學術特質,呼籲學界未來持續聚焦數字經濟規則競爭、金融安全、供應鏈韌性等戰略領域。

  隨著會旗從蘭州大學移交至內蒙古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齊義軍手中,第十六屆國際政治經濟學論壇圓滿落下帷幕。此次論壇既立足國際秩序轉型的現實挑戰,又深耕理論創新的學術沃土,為推動中國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走向深入、服務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提供了重要思想平臺。在世界政治極化與全球化重構的關鍵時期,論壇所形成的學術共識與研究路徑,正為解析“處於十字路口的國際秩序”提供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文 武嘉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