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深刻指出“文化是民族的靈魂”,將文化地位提升到新高度,為浙江發展點亮文化之光、注入文化之魂。20年前,習近平同志親自部署實施文化建設“八項工程”,構築起浙江文化大省建設的“四梁八柱”。20年來,浙江一以貫之深入實施“八項工程”、加快建設文化大省,文化越來越成為“重要窗口”的閃亮標識,成為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強勁動力。本報今起推出《文潤之江·深入實施文化建設“八項工程”20週年》專欄,展現浙江各界在文化建設“八項工程”引領下,開展的創新探索和火熱實踐。
浙江不斷提升群眾文明素質——培育有禮公民 塑造有禮社會
7月,氣溫日益攀升。雖是高溫勞作,外賣員楊永濤心裏卻很舒爽——在杭州清波街道勞動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愛心冰箱的出現讓他“隨時能喝到清涼的水”。不僅是杭州,近期,浙江各地街頭巷尾都出現了愛心冰箱、涼茶鋪等,讓戶外工作者在酷暑下能夠收穫一口清涼。
夏日裏的這口清涼,背後是浙江20年文明素質工程的深厚積澱。2005年,省委部署實施“八項工程”,其中列首位的文明素質工程,旨在通過全面提高人的素質,推動社會和諧發展。20年來,浙江聚焦人的現代化,守正創新,久久為功,不斷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2022年起推出的“浙江有禮”省域文明新實踐,更是通過培育有禮公民、塑造有禮社會,讓每個浙江人都成為文明代言人,為加快建設社會文明新高地,打響“在浙江看見文明中國”品牌賦能。
文明素質是人的內在修養,如何培育提升?20年前,浙江從最基本的文明禮儀規範入手,提高公民的文明教養。立足新時代、面對新使命,浙江又提煉出“浙風十禮”,通過倡導“愛國愛鄉、科學理性、書香禮儀、唯實惟先、開放大氣、重諾守信”六種時代新風,崇尚踐行“敬有禮、學有禮、信有禮、親有禮、行有禮、幫有禮、儀有禮、網有禮、餐有禮、樂有禮”十種禮節禮行,進一步以文明行為養成促進文明素養提升。
“您好,您有快遞請簽收。”最近,溫州鹿城區居民在收取快遞時,都會收到一個印有“雜物不亂堆、垃圾不亂扔”等文明標語的定制塑膠開箱器。這源於鹿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發起的“文明快遞進萬家”活動,通過實用工具與文明宣傳相結合,將文明倡導融入居民日常,1600多名快遞配送員也化身有禮使者,將文明傳播到“最後一公里”。“現在拆包裹既方便又能看到溫馨提示,不知不覺就記住了文明準則。”溫州居民張女士説。
人的有禮也進一步推動了城市有禮。2020年,浙江成為首個全國文明城市設區市“滿堂紅”的省份。今年5月,在繼續保持11個設區市全國文明城市“滿堂紅”基礎上,浙江又新增8個縣(市)獲評全國文明城市,至此,已創成縣級全國文明城市24個,居全國前列。以市域、縣域為單位,各地還積極培育打造區域精神文化品牌,“浙江有禮·積善之家”“浙江有禮·信義義烏”……各地有了自己“金名片”的同時,全省有禮品牌矩陣逐漸成形。
“浙江有禮”不光在城市。日前,德清莫幹山鎮村民陳文梓迎來了自己的婚禮。草坪婚禮現場,沒有複雜的陳規舊俗約束,陳文梓既是新娘又是婚禮主持人,場面簡約又不失溫馨。“我的婚禮主打的就是務實,繁文縟節全部取消。”陳文梓説,響應德清婚事新辦、簡辦的號召,婚禮的桌椅全部租賃,婚禮甜品臺也由自己佈置,總花銷不到1.2萬元。在浙江,越來越多人響應有禮行動,以禮化俗,鄉村同樣煥發文明新氣象。
在“浙江有禮”開展過程中,浙江還積極探索精神價值向物質價值轉化。寧波市民劉亮如今經常週末開車回家探望父母,其父母所在的福明家園小區推出了免費的“孝心車位”,成功解決了過去很多子女想回家盡孝又面臨停車難的痛點。“孝心車位”其實是首批“浙江有禮”省域文明新實踐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
聚焦幫助解決群眾反映集中的精神文明領域共性需求和普遍問題,省文明辦從2022年開始,在全省開展“浙江有禮”省域文明新實踐為民辦實事項目徵集。“愛心食堂”“最美上學路”“道德銀行”……如今“浙江有禮”為民辦實事項目已發佈了3批45項,在為民辦實事中,群眾對有禮更加有感有得,也對爭當文明代言人有了更多積極性。
人人學禮踐禮、處處見禮展禮。有禮,正成為浙江最美風景。(記者 王璐怡)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