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張掖市山丹縣緊緊圍繞“掃黃打非”工作主線,積極探索、主動作為,通過源頭預防、聯合執法、夯實基礎、以案促治等一系列有力舉措,推動“掃黃打非”工作向縱深發展,努力繪就守護清朗空間的新畫卷。
山丹縣常態化開展宣傳教育工作
宣傳教育築防線,源頭預防守初心
山丹縣始終秉持“預防為主、教育為先”理念,將宣傳教育作為“掃黃打非”工作的重要抓手,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農家書屋、社區活動中心等基層陣地,常態化開展“掃黃打非”進基層、“護苗 · 綠書籤行動”等主題宣傳活動。
山丹縣組織開展“護苗 · 綠書籤行動”,通過主題班會、知識講座等方式,向青少年普及非法出版物的危害,引導他們自覺抵制有害信息。工作人員深入社區、農村,通過懸挂橫幅、發放宣傳手冊、播放公益廣告等形式,向群眾宣傳“掃黃打非”知識,提升群眾對非法出版物和有害信息的辨別能力,增強群眾抵制不良文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思想源頭築牢“掃黃打非”防線。同時,加強對印刷企業、出版物發行單位、打字複印店等重點行業的日常監管和法規培訓,引導行業自律,規範經營行為,從生産源頭遏制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
聯合執法人員對書店進行排查
部門聯動聚合力,聯合執法顯威力
為破解監管難題,山丹縣建立健全由縣委宣傳部牽頭,公安、市場監管、網信、文化執法等多部門參與的聯合執法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分析研判文化市場形勢,制定聯合執法計劃,形成“掃黃打非”工作強大合力。
在春節、端午等重大節假日以及開學季、寒暑假等敏感時間節點,聯合執法組開展專項聯合執法行動,對書店、文具店、網吧、印刷企業等重點場所進行全面排查,嚴厲打擊非法出版物制售、網絡有害信息傳播、侵權盜版等違法違規行為。同時,通過“線上巡查+線下檢查”雙線作戰,對制售傳播非法出版物、侵權盜版、網絡淫穢色情等違法行為進行精準打擊。
基層建設固根本,夯實基礎提效能
山丹縣高度重視“掃黃打非”基層基礎建設,將“掃黃打非”工作與綜治、文化等工作有機融合,在全縣8個鄉鎮、111個行政村、12個社區、15個出版物經營單位、29家印刷企業以及物流企業、娛樂、車站等公共場所設立規範化“掃黃打非”基層工作站(聯絡點)285個,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明確職責,確保基層工作有陣地、有人管;充分發揮網格員、志願者等力量作用,將其納入“掃黃打非”信息員隊伍,開展日常巡查和信息上報,將監管觸角延伸到最末端;加強基層“掃黃打非”隊伍建設,定期組織開展法律法規、執法技能等專題培訓,邀請專家、業務骨幹進行授課,通過案例分析、模擬執法等方式,提升基層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
以案促治強震懾,警示教育樹新風
山丹縣堅持查辦案件與警示教育、制度建設並重,以案件查辦為突破口,深挖細查各類“掃黃打非”案件線索。針對案件暴露出的監管漏洞和薄弱環節,及時總結經驗教訓,舉一反三,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或完善管理制度,堵塞監管漏洞,推動源頭治理常態化、長效化。同時,暢通舉報渠道,設立舉報電話、郵箱和網絡舉報平臺,鼓勵群眾積極提供線索,對舉報有功人員給予獎勵,激發群眾參與“掃黃打非”工作的積極性。
“掃黃打非”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山丹縣將繼續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持續深化“掃黃打非”各項工作,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落實,堅決守好意識形態安全和文化安全陣地,為全縣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保駕護航。(文/圖 董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