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浙江         共同富裕      |      數字浙江     |      直觀中國      |      長三角      |       看浙裏        
浙江首座考古博物館開館即出圈 走,去玉架山考個古
2025-07-10 09:25:08來源:浙江日報編輯:趙春曉責編:魏寒冰

  原標題:浙江文化保護工程“上新”,首座考古博物館開館即出圈 走,去玉架山考個古

  浙江省首座考古博物館——位於杭州市臨平區的玉架山考古博物館在這個暑假火了,從考古學視角解讀遺址內涵,並加持高科技展陳設施,引發年輕人考古打卡熱潮。自5月18日開館以來,這裡日均接待遊客超3000人次,其中近七成訪客是90後。

  已“三刷”玉架山考古博物館的寧波姑娘王晨晨告訴記者,來這裡才發現,考古原來這麼有趣,不僅能更好讀懂玉架山、讀懂良渚文化,且“每次都有新體驗”。這次她要借助AR技術,“親手”搭建一座良渚先民的半地穴式房屋。看著虛擬的梁柱、茅草屋頂一步步組裝成形,她感慨道:“原本陳列在展廳裏的文物、刻畫在器物上的符號,都變得愈發鮮活起來。”

  玉架山考古博物館圍繞臨平遺址群、茅山遺址、玉架山遺址設立了三大展廳,展陳玉器、陶器、石器等文物超1800件。玉架山遺址涵蓋了良渚文化早、中、晚各個時期,被中國考古學泰斗嚴文明評價為“目前所見唯一貫穿一千年良渚文明興衰歷程的遺址”。

  20年來,浙江實施文化保護工程,持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強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和博物館建設,玉架山考古博物館正是“最新作品”。浙江省博物館學會理事長嚴洪明表示,浙江平均每月有兩座新博物館開放,但玉架山考古博物館仍讓他耳目一新,“這裡不光呈現文物本身,也講述它們如何被發現的故事,填補了浙江博物館領域的一個空白”。

  步入臨平遺址群廳,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分立於左右兩側的弧形數字螢幕,如同海水翻涌捲起的浪潮,配合著數字動畫,講述臨平地區數千年滄海桑田的變化。一旁的茅山遺址廳裏,訪客周穎剛看完一場沉浸式裸眼3D數字影片。她説,仿佛站在4000多年前的水田邊,親眼目睹牛蹄踏入泥濘留下印記。

  記者發現,館內展出了很多遺址考古發掘工作的資料實物,包括考古勘探日誌、墓地平剖面圖等。玉架山考古博物館副館長李龍解釋,考古學概念相對抽象,這樣的展陳設計鮮明具體,能讓年輕人更容易走近考古。

  “考古學是小眾專業領域,隨著訪客越來越多,我們也在思考如何既保證專業性,又增強普適性。”李龍指著服務中心的訪客意見簿説,目前已累計收集了上百條建議,不少都轉化為肉眼可見的改進:

  在玉架山遺址廳,“鎮館之寶”良渚文化刻符玉璧上多了一束光,讓遊客能更清晰地看到玉璧內凹邊緣的刻符;無障礙展廳內,一面觸控屏下放了一支觸摸筆,方便坐輪椅的訪客輕鬆操控……

  李龍透露,他們正在策劃舉辦一場專家研討會,專題討論無障礙展廳的升級,並計劃推出模擬考古發掘、文物修復體驗等項目,目的是架起考古和大眾的橋梁,讓玉架山考古博物館圈粉更多年輕人。(記者 胡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