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潤之江丨文化産業促進工程推動浙江文化産業提擋加速:千年龍泉青 一抹新釉色
7月5日,世界“最佳旅遊鄉村”龍泉市寶溪鄉溪頭村相當熱鬧,慕名而來的遊客早早守候在五股窯前,等待一場龍泉青瓷的開窯儀式。窯裏裝著5000多件青瓷作品,已歷經近30個小時的柴火燒制。
龍泉市大唐青瓷有限公司青瓷産品。 于志強 攝
龍泉青瓷是民族瑰寶,20年來,浙江文化産業促進工程持續發力,推動像龍泉青瓷業這樣適應時代發展、符合人民需求的文化産業發展壯大。
通過深入挖掘青瓷文化內涵,擦亮金字招牌,2009年,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被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成為全球首個入選“非遺”的陶瓷類項目。2017年,龍泉先後在斯裡蘭卡、西班牙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舉辦龍泉青瓷“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城市巡展。2025年,“天下龍泉——宋韻青瓷作品展”在法國勒米爾蒙市開幕。
20年來,在國際交流舞臺上,龍泉青瓷頻頻亮相,先後入選APEC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國宴用瓷及國禮,2016年G20杭州峰會上,龍泉青瓷作為國宴用瓷,為世界留下了驚鴻一瞥。
2024年,龍泉青瓷亮相巴黎“中國之家”,為這座奧運之城帶來了一股東方文化之風。
青年眾創空間——窯望青創園
當文化品牌的高度確立後,龍泉通過集群式發展、標準化生産與數字化迭代,讓青瓷産品薈萃雲集,讓青瓷文化可看可觸。如今,龍泉青瓷行業已擁有市場主體4700余家,從業人員超2萬人,2024年,青瓷産業增加值8.22億元。
為破解配土品質參差不齊的難題,2022年,龍泉創新組建青瓷資源開發服務公司,開發出多種標準化的瓷土配方。如果説標準化瓷土是産業的“地基”,那麼,讓青瓷跳出杯盤瓶罐的器物範疇,融入更廣闊的現代生活空間,則是産業化的“高樓”。
在杭州國家版本館,核心建築“文潤閣”的近7萬片青瓷屏扇門,讓世人震撼于傳統美學與現代建築的完美交融。“那是我第一次嘗試將青瓷如此大面積地用於建築,每一片的尺寸、釉色、曲面都要精準控制。”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金逸瑞介紹。
杭州國家版本館青瓷屏扇。 王建龍 攝
在産業化的新征程上,數字技術正成為強勁的引擎。“我們做的是‘數字陶瓷’,通過參數化設計快速生成模型,讓個性化定制與規模化生産不再矛盾。”在“萬千詞彙”青瓷工作室,來自河南的青年創客朱旭,在龍泉市青瓷研究所的技術支持下,實現了從設計研發到生産管理的全流程數字化。
龍泉還傾力打造了“青創空間”平臺,從一期到四期,92個優秀團隊成功孵化入駐。近3年,當地已累計招引1372支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業團隊,通過租金補貼、創業補貼、生活津貼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惠及超千名青年創業者。
每年畢業季,龍泉青瓷寶劍技師學院的畢業生總是很搶手,今年,74名應屆畢業生已被本地企業一搶而空。該校探索的“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訂單式培養模式,為劍瓷産業的未來儲備了充足的高素質技術人才。
龍泉青瓷寶劍技師學院學生正進行拉坯後的變形裝飾改造。 賈恒 攝
當前,龍泉青瓷正加速“揚帆出海”。去年7月,龍泉市政府與浙江省二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龍泉青瓷”省級外貿産業集群。一些先行者已嘗到了海外市場的甜頭,如龍泉市大唐青瓷有限公司的16款青瓷産品,精準契合了部分海外市場的審美,已遠銷澳大利亞和韓國,年銷售額穩定在百萬元。
千年龍泉青瓷正煥發新的光彩。(記者 楊世丹 通訊員 葉曉龍 季瓊嵐)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