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浙江         共同富裕      |      數字浙江     |      直觀中國      |      長三角      |       看浙裏        
讓創新浙江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省域先行的鮮明標識
2025-07-18 10:15:43來源:浙江日報編輯:閆寧鈺責編:魏寒冰

  原標題:讓創新浙江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省域先行的鮮明標識——省委十五屆七次全體會議側記

  牢記囑託,錨定目標,聚力前進。

  7月17日,省委十五屆七次全體會議在杭州舉行,進一步動員全省上下忠實踐行“八八戰略”,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加快打造“重要窗口”,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新篇章。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浙江省委關於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決定》,充分彰顯浙江堅定不移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高度自覺,持續深化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堅定信念。

  浙江要在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上走在前列。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9月在浙江考察時的殷切囑託,指路引航,催人奮進。2025年上半年,全省上下推動經濟運行保持穩中有進、向新向好的良好態勢,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全省GDP預計增長5.8%,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好于預期、高於全國,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尤其是一段時間以來,一批科技新銳企業出圈,成為“創新浙江”的生動注腳。

  “這次全會對建設創新浙江進行再動員、再部署,是走在前列意識的再強化、再激發。”省科技廳黨組書記佟桂莉認為,《決定》對標國家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和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目標要求,研究提出了我省2030年“四個基本建成”目標,並對建設創新浙江的主要目標進行優化完善,切實體現浙江“走前列、作示範”的標準和定位。

  全會上,關於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發展、全面推進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兩篇大文章”的目標舉措,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激發了幹勁,讓與會同志更加明晰了未來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

  教育、科技、人才是建設創新浙江的關鍵要素,其中人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2025年以來,浙江省探索實施了人才“校企雙聘”、人才“企業認定、政府認賬”等一系列好的打法舉措。“這次全會的《決定》把這些好的打法舉措進行集成和提升,有利於形成建設創新浙江更加清晰明確路徑,從而以人才有序流動為突破口,統籌推進傳統産業煥新升級、新興産業發展壯大和未來産業科學佈局。”省經信廳黨組書記、廳長詹敏表示。

  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是建設創新浙江的路徑和方法,是“船”和“橋”。“全會要求主動出擊、前瞻佈局,我們謀劃打造的杭州唯一的人形機器人中試基地,就是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産物。”杭州市西湖區區長周揚介紹,這一基地串連線器人中試驗證平臺、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浙江分中心、雙浦機器人測試訓練場等三大平臺,將打造國際領先的人形機器人全鏈賦能體系,力爭搶佔機器人科技和産業制高點。

  全會提出,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高地。建設創新浙江的緊迫感,也源自浙江對人工智能機遇的預判和拼搶。

  向新技術要生産力,人工智能將成為創新浙江的最鮮明標識、最核心支撐。“我們將聚焦發展新質生産力,更深更廣融入國家和浙江科技創新體系。”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董貴波表示,將統籌國有經濟重大生産力佈局,加快建設創新國企,力爭在人工智能、算力裝備等領域取得更多原創性、顛覆性成果。

  這次全會還套開了縣(市、區)委書記工作交流會,縣(市、區)負責人分享的所想所謀,也折射出人工智能正在深度嵌入千行百業:蕭山區要打造芯模、芯機、芯醫三大AI産業社區;余杭區要構建以“人工智能+具身智慧”為特色的未來産業體系;柯橋區要建設首個紡織産業垂類大模型……

  搶抓機遇、狠抓落實,不同區域、不同領域的重點突破將帶動整體提升。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強自覺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向著科技創新強、産業能級高、創新主體活、創新生態好的目標邁進,創新浙江,未來已來,前景無限。(浙江日報記者 張留 王逸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