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首部海洋塑膠廢棄物治理地方性法規獲批 台州立法讓“藍色循環”更順暢
7月31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批准《台州市海洋塑膠廢棄物治理規定》,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全國首部海洋塑膠廢棄物治理地方性法規,把“藍色循環”海洋塑膠廢棄物治理模式上升為制度化成果,推動模式推廣和可持續發展。
“藍色循環”治理模式起源於台州。針對海洋塑膠廢棄物收集難度大、處置成本高、回收利用率低的全球性環保難題,該模式打通“市場化垃圾收集—高值化資源利用—國際化認證增值”全鏈條,將治理困境轉變為共富紅利。2023年10月,“藍色循環”獲得聯合國最高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
截至目前,該模式已實現浙江5個沿海設區市25個縣(市、區)全覆蓋,累計收集海洋塑膠廢棄物約5.88萬噸,其中,廢舊漁網漁具佔比92.04%,減少碳排放約1.25萬噸,涌現了一批高新企業。不過,要讓“藍色循環”治理模式持續推廣和擴容,各地還面臨著收集能力不足、市場活力不夠、要素保障缺乏等問題。
台州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法制工委主任於艷華介紹,《規定》為全國首創地方立法,明確了“藍色循環”治理模式遵循政府主導、市場參與、産業協同、多元共治的原則,完善海上環衛制度,規範監測監控、收集處理、再生利用、收益反哺、數字賦能等全鏈條治理,並提供財政、土地、科研及産業促進等多方面政策支持。
今年以來,台州市人大常委會與市生態環境局、市司法局在沿海縣(市、區)開展立法調研,實地走訪海洋塑膠廢棄物收集點和回收利用企業,徵求轄區部門和群眾意見,特別在生態共富和産業培育兩方面完善機制。
《規定》提出,探索建立海上塑膠廢棄物收集獎勵機制,並支持企業以高於市場平均價格水準支付勞動報酬或收購海洋塑膠廢棄物,進一步實現生態共富。“近幾年,我們養成了把塑膠瓶帶上岸的習慣,如果有更多獎勵,大家的積極性會更高!”漁民陳亭均説。
針對回收再生企業,《規定》鼓勵其開展全流程溯源,通過國際認證、加貼産品碳標簽等方式,實現海洋塑膠廢棄物的高值利用;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政府對低值利用項目予以資金支持。“目前企業海洋廢棄物實現高值利用的比例還較低,資金支持將幫助我們進一步擴大業務、開拓市場。”台州齊聚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何琪琦説。
此外,金屬、玻璃、橡膠等可再生海洋廢棄物治理,也參照該法規執行。“有了法規指導,基層可以深入理解、有效運用‘藍色循環’模式寶貴經驗,調動全社會參與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省生態環境科學設計研究院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王浙明説,地方立法將為省內外推廣提供可示範的制度樣本,為生態環境領域推動減污降碳、資源循環與共同富裕融合發展發揮支撐作用。(記者 胡靜漪 陳久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