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界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老外在寧夏     |     數説寧夏     |      寧夏優品
讓市場主體茁壯成長 ——寧夏奮力打好市場主體提質增效攻堅戰
2025-08-04 09:34:45來源:寧夏日報編輯:趙瀅溪

  截至今年6月底,寧夏實有經營主體85.71萬戶,同比增長3.65%。其中企業與個體工商戶分別以6.30%、2.81%的增速擴容,達到了24.29萬戶和60.21萬戶;民營企業在企業總量中佔比超過九成,新增企業數量更是勁增12.47%。這組數據,不僅勾勒出寧夏市場主體的成長曲線,更是寧夏奮力打好市場主體提質增效攻堅戰的生動注解。

  改革加速度 讓市場主體“準入易、辦事快”

  “本以為辦理個體工商戶轉企業事宜耗時費力,沒想到3個小時就辦結了,招牌沒變、信譽延續,這生意做得更有底氣了。”近日,拿到寧夏雨函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營業執照的李成龍,算起“個轉企”後的賬本喜上眉梢。

  今年以來,全區像李成龍這樣完成“升級”的個體工商戶達946戶,平均註冊資本較轉型前增長3.2倍,折射出改革催生的發展動能。

  這場變革的核心,是寧夏對市場主體全生命週期的“流程再造”。自治區市場監管廳劍指“門檻高、辦事難、經營難”等痛點,打出改革“組合拳”。制定《自治區公平競爭審查抽查工作實施辦法》,審查政府政策文件136件、修改調整37件,立案查處不正當競爭案件10起,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推進8項“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實現企業開辦、變更、遷移、登出,以及個體工商戶轉為企業、開餐飲店、開超市等高頻事項“一窗通辦、一網通辦”,“個轉企”更是創下“3個小時辦結”的速度,原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直接沿用,稅務社保同步變更,徹底告別了“先登出再新設”的舊路。

  “代碼不變、權益無縫,轉型後客戶更信任我們了。”寧夏力誠鑫工貿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孟祥生的感嘆,道出了改革帶給市場主體的真實體驗感。政策“組合拳” 給市場主體“活血強體”

  4.25億元“寧質貸”精準授信“滴灌”,2.3億元知識産權質押“變現”,“信貸+保險”組合政策撐起“防護傘”——這組數據背後,是寧夏破解市場主體“融資難”的實招硬策。

  針對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資金痛點,自治區市場監管廳聯合金融、保險等部門為243家企業授信“寧質貸”4.25億元;幫助73家企業通過商標權和專利權質押獲得貸款2.3億元;探索實施“惠寧個體保”和“惠寧個體貸”,為個體工商戶解決資金難題,防範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等導致的營業中斷、財産損失和人身傷亡等風險,讓經營者吃下“定心丸”。

  輕裝上陣才能跑得快。寧夏以“減法”換活力。今年以來,寧夏開展涉企亂收費專項整治行動,查辦案件3起;涉企行政檢查同比減少32%,修訂《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事項清單》,查辦減輕處罰案件70件、從輕處罰案件164件,讓企業輕裝上陣。

  “以前怕檢查,現在政策給了容錯空間,能專心搞經營。”銀川一家食品加工廠負責人的話,道出了“柔性執法”帶來的安全感。

  監管新範式 從“盯著查”到“陪著幹”

  “以前見執法人員就躲,現在主動邀請他們來指導。”銀川市興慶區一家滷味店的轉變,藏著監管方式的深層變革。

  今年6月,這家滷味店因後廚食材混放、衛生不達標被查。銀川市市場監管局興慶區分局富寧街市場監管所執法人員沒開罰單,反倒是下班後手把手指導這家小店整改,並帶滷味店經營者參觀經營規範的“示範店”。一週後,這家滷味店完成功能區改造、添置分類冷藏櫃,後廚煥然一新。這種“陪伴式監管”,正是智慧化與人性化的深度融合。

  智慧賦能讓監管更精準。自治區市場監管廳試點的“市場監管AI助手”,在25個基層市場監管所試點應用,將單次檢查時間從3個小時壓縮至1個小時,文書自動生成率100%;“雙隨機+信用分類”監管模式下,低風險企業檢查率降至5.3%,高風險企業抽查率提升至75.8%,問題發現率提高到33.3%,既不打擾守信者,又精準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在寧夏的市場生態裏,沒有“被遺忘的角落”,不同類型的市場主體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專精特新”科技型企業有知識産權定制服務、1590家規上企業有“品質強企計劃”護航、佔經營主體總量70.25%的個體工商戶通過“三維分型+四類培育”,讓“小店經濟”煥發活力。

  從九成民營企業挑大梁,到新增企業呈兩位數增長;從個體戶“華麗轉身”,到小店主動求變,寧夏市場主體的成長軌跡,寫滿了改革的力度與服務的溫度。(寧夏日報 記者 陶 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