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天水清水:創新民意徵集辦理機制 架起服務群眾“連心橋”
2025-08-19 15:28:1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奇英責編:薛陽

  2025年以來,天水市清水縣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建立常態化民意徵集辦理機制,通過“線上+線下”全方位徵集、“清單+臺賬”責任化辦理、“分層+分類”多維度轉化、“反饋+回訪”閉環式落實,推動社會治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問需”轉變,從“個案解決”向“系統治理”升級,既築牢了平安建設的基層防線,又架起了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連心橋”。

  拓寬渠道 構建“線上+線下”全方位民意徵集體系

  清水縣堅持“群眾需求在哪,服務就跟進到哪”的理念,構建了多渠道、立體化、全覆蓋的民意徵集網絡,確保群眾和企業訴求“有處説、有人聽、有回應”。線上平臺高效便捷,民意直通“零距離”,為適應數字化時代群眾表達訴求的新特點,清水縣充分利用12345政務服務熱線等現有平臺,創新打造“清水民聲”群眾建議徵集平臺,累計收集各類意見建議2576條。針對城市管理、社區治理等群眾關注度高的領域,該縣還推出“一拍即管”APP,群眾只需拍照上傳問題,相關部門即可快速響應、限時辦結,目前已解決群眾反映問題228條。此外,各鄉鎮、社區還開通便民服務熱線,確保群眾訴求“一鍵直達”。線下渠道廣覆蓋,服務群眾“面對面”,為傾聽不同群體的聲音,清水縣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之家、政協議事室等平臺作用,累計徵集基層群眾、界別群眾意見建議432條。同時,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勞動者驛站等場所設置意見箱、留言冊,收集群眾建議93條。

  基層治理的關鍵在於“最後一公里”。清水縣積極推行“進門式”工作法,結合“四百”行動(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組織鄉村幹部、網格員等基層力量上門走訪,徵集群眾意見526條。此外,該縣還健全“政銀企”常態化對接機制,動態徵集企業訴求88條,確保民意徵集“無死角、全覆蓋”。

清水縣創新民意徵集辦理機制 架起服務群眾"連心橋"_fororder_圖片 6

線下民意徵集 

  壓實責任 推行“清單+臺賬”責任化辦理模式

  清水縣堅持把群眾的“訴求清單”作為幹部的“履職清單”,通過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責任化落實,確保“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分類梳理,精準交辦,各行業主管部門對徵集的4003條意見建議進行系統梳理,劃分為訴求類事項3746條、建議類事項257條,並召開聯席會議,逐一明確承辦單位、辦理要求和時限,確保任務清晰、責任到人。分級辦理,提升質效,按照“簡單事項即時辦、複雜問題協同辦、重大問題專班辦”的原則,清水縣建立了分層分類辦理機制,即接即辦:對一般性訴求,由責任部門第一時間響應、快速解決;協同會辦:對涉及多部門的複雜問題,由牽頭單位統籌協調,共同推進;專班攻堅:對重大疑難問題,由縣級領導牽頭成立專班,分階段推進。動態管理,跟蹤問效,為確保辦理品質,清水縣建立“臺賬式”管理模式,對群眾訴求實行“掛號銷賬”管理,由行業主管部門動態更新辦理進度,做到“辦結一件、銷號一件”。截至目前,已辦結各類訴求3863條,辦結率達95.8%。

清水縣創新民意徵集辦理機制 架起服務群眾"連心橋"_fororder_圖片 4

法律業務辦結

  注重實效 推動“分層+分類”多維度轉化運用

  清水縣不僅注重解決群眾反映的具體問題,更善於從民意中提煉共性問題,推動治理模式優化升級,真正把“金點子”變成“金鑰匙”。聚焦民生,辦好實事,針對群眾在教育、醫療、住房、出行等方面的113條建議,清水縣迅速行動,定《教育強縣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掛牌成立名醫工作室2個,實施老舊小區改造15個,建成臨工市場1個,並安裝村級售水便民終端,切實將群眾期盼轉化為民生實績。匯集民智,助推發展,在“十五五”規劃編制和“一城三區兩基地”建設方案起草過程中,清水縣積極吸納群眾關於産業發展、營商環境、生態環保等方面的建議144條,凝聚起高品質發展的社會共識。研判分析,提升治理,清水縣還建立民意分析研判機制,通過大數據分析群眾反映的共性問題,精準識別社會熱點和治理難點,提前介入、源頭化解,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清水縣創新民意徵集辦理機制 架起服務群眾"連心橋"_fororder_圖片 2

民意調研工作

  閉環管理 健全“反饋+回訪”長效機制

  為確保群眾訴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清水縣建立了“徵集—辦理—反饋—評估”閉環機制,真正讓群眾滿意。點對點反饋,確保透明公開,責任單位在規定時限內向群眾和企業反饋辦理結果,對因政策限制無法解決的問題,耐心做好解釋工作,爭取群眾理解;多形式回訪,提升滿意度,採取上門回訪、電話回訪、座談回訪等方式,了解群眾對辦理結果的評價;對仍存在不滿意的個案,督促責任單位“回頭看”,確保問題徹底解決;全方位評估,推動常態長效,將民意辦理情況納入年度考核,定期開展評估,推動各部門從“被動響應”向“主動問需”轉變,從“解決個案”向“系統治理”提升。

  清水縣通過創新民意徵集辦理機制,不僅有效化解了基層矛盾,更激發了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未來,該縣將繼續深化這一機制,讓民意徵集更暢通、辦理更高效、轉化更精準,真正架起一座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連心橋”,為縣域高品質發展築牢平安根基。(文/圖 清水縣委宣傳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