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上午,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召開2025年第8次新聞發佈會,會上通報了2025年7月全省環境品質狀況,並由甘肅省生態環境廳法規與標準處二級調研員楊文川、應對氣候變化處副處長楊帆介紹省生態環境法治、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成效,以及回應媒體關切。
新聞發佈會現場
發佈會上,主持人通報7月全省PM2.5濃度16微克/立方米,PM10濃度34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95.6%;74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3.2%,33個地級飲用水水源地(剔除本底影響後)全部達標。
甘肅省生態環境廳法規與標準處二級調研員楊文川介紹,2025年以來,甘肅從六方面推進生態環境法治工作:一是強化領導幹部依法行政意識,落實法治建設責任;二是借“六五環境日”等節點普法,開通“小錦説法”專欄,獲多項法治作品獎項;三是出臺《甘肅省噪聲污染防治若干規定》等3部法規,推進《甘肅省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條例(草案)》起草;四是截至7月報批發佈6項地方環境標準,填補多項技術空白;五是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達482件,金額5.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六是推動4191家企業環境風險評估,269家企業投保環責險,獲近5億元風險保障。
甘肅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處副處長楊帆表示,2024年及2025上半年,甘肅圍繞“5個1”和“2類項目”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一是“十四五”前三年碳強度降低目標達時序進度,預計年末可完成任務;二是推動減污降碳協同,獲批4個國家試點,出臺多項行動方案;三是完成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履約,39家水泥等企業將納入碳市場;四是編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舉辦低碳日活動,推進清潔生産審核;五是氣候投融資項目庫推介53個項目,獲81.46億元到位貸款,6個CCER項目預計年均減排64.45萬噸二氧化碳。
在提問環節,相關負責人就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下一步打算、碳市場擴圍影響、生態環境標準化舉措、碳足跡管理體系方案等問題,分別從健全機制、引導企業轉型、完善標準體系、分步推進重點産品核算等方面作答。(文/圖 燕夢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