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天水清水:以“麻”為媒繪就産業振興新圖景
2025-09-05 16:37:0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奇英責編:薛陽

  初秋時節,漫步天水市清水縣秦亭鎮的漢麻種植基地,連片的漢麻長勢喜人,翠綠的麻稈挺拔直立,微風拂過泛起層層綠浪。農戶們穿梭田間,熟練地查看漢麻生長情況,指尖劃過麻葉的觸感,延續著這片土地與漢麻千年的羈絆。近期,這裡的漢麻正在被收割、加工,從“田間綠苗”蛻變為麻纖維、麻鞋、麻油等産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這是清水縣漢麻産業蓬勃發展的生動縮影,也為即將召開的清水漢麻産業高品質發展大會奏響了預熱序曲。

天水清水:千年“漢麻”煥新顏 以麻為媒繪就産業振興新圖景_fororder_2

漢麻種植基地

  千年底蘊:從“衣祖”傳説到文化符號

  “清水是軒轅黃帝故里,傳説黃帝在軒轅谷教先民嗑麻籽治病,在牛頭河畔傳授種麻、製衣、搓繩之術。”清水縣文化館工作人員指著漢麻館展板介紹道。翻開清水漢麻的歷史長卷,新石器時代先民已用麻纖維製衣搓繩;《詩經》中“桑麻幪幪”描繪了農耕時代的麻田盛景;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紗禪衣,印證了漢麻紡織技藝的精湛;西漢名將趙充國將清水漢麻推廣至河湟,助力邊疆開發;抗日戰爭時期,清水婦女趕制萬雙麻鞋支援前線,讓“麻鞋精神”代代相傳。

  在秦亭鎮農戶王建國家中,珍藏著一雙傳承三代的手工麻鞋。“這雙鞋是我奶奶當年給我爺爺做的,用麻辮盤底、麻繩編幫,鞋底納了千層布,穿幾十年都不壞。”王建國捧著麻鞋,指腹摩挲著鞋底的紋路,“現在村裏還有老人會這手藝,現在的麻鞋不僅實用,還成了遊客喜歡的文創産品。”從“披麻戴孝”的民俗禮儀,到于右任《清水麻鞋歌》中“清水縣,縣城下,麻油油,被四野”的詩句,漢麻早已超越農作物的屬性,成為清水人精神世界裏的文化符號。

  今朝奮進:示範引領築根基 龍頭企業延鏈條

  “我們秦亭鎮是清水漢麻産業的核心區,今年種了2.5萬畝漢麻,佔全縣種植面積的一半。”秦亭鎮黨委書記郭志斌指著連片的漢麻田介紹,“這片基地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農戶只管種,采收後企業統一收購,根本不愁賣。”

  在基地務工的村民劉巧玲,正和工友們一起給漢麻除草。“我家種了5畝漢麻,平時在基地打工,年底有種植收益,還有每畝300元的獎補,一年下來收入不少。”她笑著説,“以前收入不穩定,現在種漢麻,有技術指導還有保障,心裏踏實!”

  同樣忙碌的還有白沙鎮和山門鎮的漢麻種植區。白沙鎮推廣“小麥或油菜+漢麻”復種模式,實現“一年兩熟”,盤活了淺山區域的土地資源;山門鎮依託氣候優勢,培育的漢麻纖維“色白有光澤,耐濕且抗腐”,成為加工企業的“搶手貨”。截至目前,清水縣建成標準化漢麻種植示範點10處,種植面積達5萬畝,預計2025年總産量突破2.5萬噸,産值超7500萬元。

天水清水:千年“漢麻”煥新顏 以麻為媒繪就産業振興新圖景_fororder_3

村民給漢麻除草

  産業要發展,加工是關鍵。在甘肅盛裕達漢麻産業有限公司的麻産品加工車間裏,機器轟鳴聲不絕於耳。車間內,工人們將收割的漢麻進行分揀、漚制、剝麻,經過現代化生産線加工,原本粗糙的麻稈變成了細膩的麻纖維。“我們公司投資建設了麻産品加工車間和生物質燃料顆粒加工車間,日加工漢麻原材料30噸,年加工能力達8000噸。”甘肅盛裕達漢麻産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維林指著生産線介紹,“除了産出麻纖維,我們還將麻屑加工成生物質燃料,真正實現‘吃幹榨凈’。”

天水清水:千年“漢麻”煥新顏 以麻為媒繪就産業振興新圖景_fororder_9

麻産品加工車間

  在秦非子麻鞋加工車間的成品區,一排排手工麻鞋整齊擺放,鞋面上繡著精美的圖樣。“我們的麻鞋採用傳統工藝,日産200雙,不僅在本地熱銷,還通過電商平臺賣到了外地,很多遊客專門來買,説是要帶回去當伴手禮。”甘肅盛裕達漢麻産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維林笑著説。當前,清水漢麻實現了“當地種植、當地加工、當地轉化”的良性循環,直接帶動200余名群眾在家門口就業,月均增收3000元,真正實現了“産業興、百姓富”。

天水清水:千年“漢麻”煥新顏 以麻為媒繪就産業振興新圖景_fororder_11

麻鞋加工車間

  未來可期:全鏈佈局謀發展 以“麻”為媒促振興

  “下一步,我們要重點推進漢麻脫膠梳理加工項目,這個投資7800萬元的項目已落地建設,年産值可達9600萬元,將有效提升産業競爭力,有力推動漢麻産業築鏈強群、提質增效。”清水副縣李軍表示,清水縣正按照“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的思路,全力推動漢麻産業從種植向精深加工延伸。

  據悉,清水縣將大力推進優質漢麻種植基地建設和“産供銷”集群化發展,加快推動漢麻脫膠加工、紡紗織布等精深加工項目建設,持續擴大漢麻種植規模,進一步提高種植管理機械化水準,構建“種植—加工—成品製造”全産業鏈。“我們還計劃在紅堡工業園區打造漢麻産業集群,吸引更多企業入駐,與現有漢麻纖維加工、脫膠梳理項目企業形成産業聯動,形成‘加工—研發—銷售’一體化格局,讓清水漢麻打響品牌,走向全國。”李軍説。

天水清水:千年“漢麻”煥新顏 以麻為媒繪就産業振興新圖景_fororder_8

漢麻種植基地

  從千年文化底蘊中走來,向全鏈高品質發展走去。如今的清水漢麻,正以“綠色引擎”的姿態,串聯起歷史與未來、田間與車間、農戶與市場。即將召開的清水漢麻産業高品質發展大會,將為這片土地帶來更多機遇,讓這株千年“中國草”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文/圖 王玉芳 李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