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攝製:馬心雨 王文婷
近日,“祁連山下是我家”第二季河西走廊經濟帶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媒體行採訪團來到張掖市民樂縣的甘肅集華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實地探訪馬鈴薯從脫毒種薯到商品薯的全産業鏈過程。近年來,民樂縣深入踐行鄉村振興戰略,把馬鈴薯産業作為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全方位佈局,推動馬鈴薯全産業鏈發展,種植面積穩定在15萬畝,全産業鏈産值超10億元,每年帶動4萬名群眾就業,讓“小土豆”長成了鄉村振興的“大産業”。
從小的原原種到大的商品薯
民樂縣集華農業在良種培育上成績斐然。公司年可培育馬鈴薯脫毒苗4000萬株、繁育原原種6000萬粒,建成了甘肅省規模大、設備先進的馬鈴薯脫毒苗組培、原原種繁育基地。這不僅解決了馬鈴薯因病毒感染而退化導致産量和品質下降的問題,還填補了當地馬鈴薯種質資源不足的短板,為民樂縣馬鈴薯種薯自給自足奠定了堅實基礎。公司與甘肅農業大學、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引進“甘農薯7號”等高産優質新品種,聯合開展新品種育苗育種和農作物單産提升增效實驗及成果轉化工作,不斷為産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馬鈴薯幼苗脫毒
在基地建設方面,集華農業流轉土地3萬畝,建立起涵蓋馬鈴薯、高原夏菜、糧食和飼草等作物的種植基地。投資1000多萬元購進大型拖拉機、聯合收穫機等先進農機具,實現了規模化、機械化生産,年産優質種薯1萬噸、加工薯2萬噸、高原夏菜和糧食飼草等作物8000多噸,連續多年主營業務收入超5000萬元。
馬鈴薯原原種培育基地
以集華農業為代表的發展模式,只是民樂縣馬鈴薯産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民樂縣統籌推進馬鈴薯全産業鏈建設,成效顯著。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15萬畝,産量超50萬噸,年加工能力達30萬噸以上,全産業鏈産值突破10億元,脫毒種薯繁育躋身全省第一方陣,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産業。
工人正在對馬鈴薯原原種進行篩選
在良種繁育與品質提升上,民樂縣深入實施良種繁育升級工程,建成5萬平方米全省最大的原原種繁育玻璃溫室,年産微型薯1.4億粒,打造4.5萬畝脫毒種薯擴繁基地,年産一級種薯13萬噸以上,形成完整的鏈條式繁育體系。通過推廣“村集體+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打造眾多規模化種植基地,並實施“五統一”標準化種植技術,建立品質追溯體系,提升了馬鈴薯品質,其産品多次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目錄。
幼苗培育室
科技賦能是民樂縣馬鈴薯産業的一大亮點。集華農業等4家企業組建馬鈴薯産業聯盟,與科研院所建立産學研合作長效機制,申報14項專利,培育5個新品種。集華農業建成3200平方米的馬鈴薯脫毒苗科研中心,實現脫毒試管苗工廠化快繁和原原種繁育自動化管理。全縣大力推廣先進農機具,馬鈴薯智慧農機精準作業面積達6.54萬畝,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96%,有效節約了勞動力成本。
認真篩選的工人
在帶動農民增收方面,集華農業以土地流轉費抵頂群眾自籌資金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資引進農機設備搭建託管服務平臺,2024年單環節農業託管服務面積達6萬多畝,惠及1000多農戶。此外,甘肅鼎豐馬鈴薯種業有限公司和甘肅愛味客馬鈴薯加工有限公司,分別通過“企業+農戶+基地+勞務”和“企業+合作社+基地”模式,帶動大量農戶就業和增收,實現了多方共贏。
篩選完的馬鈴薯原原種
民樂縣通過發展馬鈴薯産業,不僅保障了糧食安全,還走出了一條産業興旺、農民富裕的鄉村振興之路,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成功經驗。未來,民樂縣將繼續深耕馬鈴薯産業,持續推動産業升級,助力鄉村振興邁向新高度。(文/圖 馬心雨)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