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山丹縣,秋風裹著戈壁的沙礫與寒意,早早浸透了國道312線的路面。這裡最高海拔2700米,養護里程長、車流量大,雨後路面病害密集暴發,交安設施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損耗。面對諸多困難,張掖公路事業發展中心迅速統籌調度,組建由應急中心、高速公路養護所、山丹、甘州、高臺、民樂公路段組成的秋季養護“攻堅隊”,以協同作戰、連續攻堅的實幹精神,聚力打好秋季養護“攻堅戰”。
氣候“大考” 直面溫差克難關
清晨六點半,山丹公路段院內就響起了發動機引擎的轟鳴聲,各單位養護職工已開始了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山丹、高臺段仔細檢查路面標誌牌,開展安全技術交底,甘州段再次檢查護欄板、螺栓、螺帽等材料,應急中心的銑刨機、壓路機駕駛員早早前往山丹服務區調試設備,民樂段的職工們也在加快清點著當日整治路域環境的養護工具。七點整,各養護隊伍奔赴作業現場,遠處祁連山的輪廓在車窗外漸漸清晰。

公路養護工作
剛到現場,養護工人們就頂著秋季的寒風布設作業區,他們聯合交警部門,迅速構建起了“人防、技防、物防”一體化的安全屏障。山丹段的油路修補作業現場、甘州段的波形護欄維修現場和民樂段的路域環境整治現場在繡花廟山頂處,這裡風沙更大、氣溫更低,有的職工穿上了冬季養護服作業,風裹著沙礫打在臉上,手凍了就哈口氣搓一搓。
正午時分,氣溫飆升至25度以上,太陽直射路面,反射的熱浪讓人喘不過氣,橘紅工裝後背的汗漬早已連成一片。“早上穿棉衣,中午穿單衣,一天能過四季。”職工們打趣道。從清晨的寒風刺骨到正午的烈日灼膚,衣服在“乾濕交替”中反復切換,沒有一個職工停下手裏的活計。“多補一處坑槽,過往的車就多一分安全,這是咱養路工人的職責。”山丹公路段養護站站長鄒英説道。
時間“競速” 全員連軸搶工時
秋季白晝漸短,各養護作業區往返路程不一,高臺段到西作業區要40分鐘,山丹段一個小時、甘州、民樂段要一個半小時,“搶工時”成了大家共同的目標。“有效施工期短,天暗得快,要是中午回去休息,半天時間就沒了。”山丹段副段長杜發虎説。為了搶工時,大家都堅守在各自的作業區,中午不回、連軸施工,10多個小時的作業時間,全靠“連軸轉”擠出來的。

公路養護工作
中午12點,後勤組的配送車準時出現在作業點。保溫箱打開的瞬間,熱氣裹著飯菜的香味飄了出來。為了讓餐品準時送達,食堂的師傅們每天淩晨5點就開始準備早餐,每天把肉燉得爛、菜炒得香,讓職工們吃得飽,幹勁足。段機關的同志們自願排班送餐,中午不休,根據作業點的位置提前規劃送餐路線,確保每一處施工路段的養護隊都能準時吃上熱飯。
簡單午餐後,職工們顧不上休息,檢查設備後就準備開工。時間不等人,每一個人都想著能盡可能多補一處坑槽,多修補一段路面。這些橘紅守護者把“有限工時”擰成“高效工時”,用“鉚足勁”的付出,增加了寶貴的施工時間。
聚力“攻堅” 分工協作破難題
“312線山丹段路線長、坑槽多、交安設施損耗也不少,必須多方協同、科學施工!”結合養護實情,一個科學高效的搶險方案迅速敲定,攻堅工作有了“行動指南”。為了最大化釋放養護力量,各單位進一步明確了分工:山丹段憑藉對路況的熟悉,負責前期病害排查與劃線定位,精準標記每一處坑槽、每一根需更換的護欄;高臺段配合發揮油路修補經驗優勢,持續優化每個施工作業組的人員、機械設備配置組合,不斷提高養護作業效率;應急中心熟練駕駛銑刨機、壓路機,恢複路面平整度,平板車更是“連軸轉”,連夜將養護車輛、設備提前送至各單位的養護片區,保障次日養護作業正常開展;甘州段則專攻交安設施維修,對破損的波形護欄進行維修更換,及時補充護欄螺栓、防雨帽、防阻塊等易缺失部件,清洗輪廓標、道口柱,確保交安設施功能完好、醒目、規範。應急中心、高速公路養護所、民樂段則持續錨定“攜手共創凈美路、路域環境換新顏”目標,對G312線山丹段路容路貌進行了精細整修,剷除路肩雜草、撿拾邊坡、邊溝範圍內的垃圾,被整治路段路容路貌煥然一新。

公路養護工作
施工期間,油路修補組建起“劃線、開槽、切割、清底、粘層、攤鋪、碾壓、開放交通”的全流程流水作業體系,確保修補區域形狀規則、接茬平順、品質耐久,堅決杜絕“前修後壞”的問題。波形護欄維修組對變形、損壞的立柱、防阻塊、波形梁護欄進行了校正、更換和加固,有效提升了道路安全防護能力,為過往車輛和行人築牢了堅實的安全屏障。路域環境整治組全員衝鋒、全域整治,讓管養公路從“安全路”蛻變為“顏值路”。
同心保暢 齊心協力見成效
“兄弟一心,其利斷金”。在國道312線山丹段的秋季養護工作中,這一精神被詮釋得淋漓盡致。各基層養護單位之間分工不分家,大家只有共同的目標——養好公路、保通保暢。“你補路面,我修護欄,他護安全”,老職工經驗足,指導養護作業少走彎路,年輕職工力氣大,臟活苦活累活有人幹,跟班人員技術硬,保證每一道工序都經得起檢驗,真正讓每一份力量都朝著“保暢通、保安全”匯聚。
國道312線山丹段,是西北戈壁上的一條“生命線”,每天有上萬輛貨車、客車穿梭於此,載著貨物與旅客,駛向遠方。張掖公路事業發展中心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準則,把“有限資源”用到極致,把“全員力量”聚成合力,在西北戈壁的秋風裏,用橘紅色的身影為國道312線築起了一道堅實而溫暖的安全屏障。(文/圖 周永祥)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