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建成全國首個國家級微生物資源專業庫 將致力建設全球最大植物內生微生物資源庫
9月19日下午,湖南省農科院、岳麓山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在長沙簽署“中國普通微生物菌種資源庫植物內生微生物資源專業庫”共建合作協議暨授牌儀式,這意味著湖南建成我國首個國家級微生物專業菌種資源庫。
“微生物雖微小,但作用很大,可以説‘無微不至、無微不能’。”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柏連陽介紹,微生物在人體健康、生態環境、農業生産等諸多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單楊稱,從傳統的發酵壇子菜到現代化的食品加工,都離不開微生物的作用。就像益生菌有助於優化人類腸胃功能一樣,在農業領域,通過挖掘利用微生物的功能,可以促進作物生長、土壤改良、病蟲害綠色防控等。
走進岳麓山實驗室的植物內生微生物資源專業庫,近百平方米的房間內,擺放著6個800L容量的零下80攝氏度超低溫冰箱。“這裡面保存著3.7萬多株內生微生物。”省農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彭迪介紹,該所率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植物內生微生物資源挖掘、保藏、評價和鑒定工作,這些微生物是從全國27省(直轄市)獲取的360多種植物8000多份樣本中挖掘出來的,涵蓋真菌、細菌等各類微生物資源超過1700個種。通過挖掘利用這些微生物資源,該所開發出生物有機肥、微生物菌劑、生物農藥、種衣劑等15款新産品,並全部啟動登記或産業應用,僅2025年推廣應用面積達60多萬畝。
我國首個國家級植物內生微生物資源專業庫為何落戶湖南?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所長錢韋稱,省農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在植物內生微生物領域資源收集、研發創新、開發利用方面具有顯著成果和領先優勢。根據合作協議,三方將按照有關標準,將植物內生微生物資源專業庫升級為國家級專業庫,共同開展植物內生微生物資源挖掘、土壤養分高效綜合利用、病蟲草害綠色防控、作物生理品質提升等領域的基礎研究、平臺建設及産業開發合作,致力於建設全球最大植物內生微生物資源庫,打造微生物細分領域種質資源高地,助力國家種業振興戰略。(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胡盼盼 通訊員 周池)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