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湖大學無人機突破性新技術在《自然》發表 無人機空中“握手”,精確到釐米級
圖為“飛行工具箱”的組成。 受訪者供圖
西湖大學趙世鈺教授團隊的一項突破性成果,讓全球首次實現多架旋翼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交換工具,成功解決近距離飛行與高精度操作不可兼得的全球技術難題。24日,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自然》(Nature)。
走進趙世鈺團隊的實驗室,記者看到這個名為“飛行工具箱”的空中協同作業系統,由一架工具箱無人機和幾架自帶機械臂的操作無人機組成。作為空中作業機器人的一種類型,工具箱無人機能夠攜帶爪子、剪刀等多種工具,工作時,操作無人機會飛到工具箱無人機上方,在“豎疊式”飛行狀態下用機械臂抓取所需工具,完成任務後,再將工具歸還至工具箱無人機或取新工具繼續作業。
“飛行工具箱”這一協作過程中,上方無人機的機械臂末端與下方無人機的工具頂端之間偏移不能超過1.5釐米,最大的挑戰來自下衝氣流。當一架無人機飛在另一架正上方時,它的螺旋槳會向下持續吹出強烈氣流,相當於無人機要在6級“強風”中實現高精度空中對接。
“這個過程很難通過人為控制實現,需要自主控制。”趙世鈺團隊通過柔性電磁對接機構、高精度對接與操作控制等技術找到解法。比如,當工具箱無人機收到操作無人機發出的對接信號,其頂部的電磁晶片會通電、産生磁力,與後者的錐形凹槽借由磁力吸附。團隊還創新性使用數條橡膠材質的彈性繫繩,作為柔性電磁對接裝置的連接,讓對接裝置更具“彈性”。哪怕兩台無人機對接時有稍許姿態偏移,也能保證對接成功。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當無人機在近距離飛行時,可以達到釐米級的精度。”《自然》審稿人表示。作為中國多旋翼無人機領域首個在《自然》發表的成果,“飛行工具箱”實驗數據顯示,相較于先前類似的無人機懸挂系統,其對接精度提升近10倍。
在趙世鈺看來,無人機將越來越多應用在物品抓取與放置、高空建築清潔、空中增材製造等複雜的空中作業中。這些任務通常需要多類型的工具或物資,但單個無人機載荷受限,難以實現。有了“飛行工具箱”後,操作無人機在空中就可交換工具——就像手術過程中護士將工具傳遞給外科醫生。
“我們相信,它會啟發全球更多的研究人員。”趙世鈺説,空中作業機器人處於低空經濟和具身智慧兩大領域的交匯處,具有廣闊的産業化前景。而“飛行工具箱”就像“空中樂高平臺”,未來通過對該平臺的模組化、可擴展設計,將幫助人類在更高更遠的地方完成複雜危險的任務。 (記者 紀馭亞 通訊員 張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