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信用是衡量企業合規經營的“金尺規”,是打通市場競爭的“通行證”,關乎著企業發展的“命脈”。近年來,武威市稅務局以納稅信用管理為抓手,聚焦企業全信用週期需求,既當好信用修復“服務員”,做好信用風險“預警員”,還推動企業以信換貸破解融資難題,切實幫助企業將納稅信用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
信用修復“及時雨” 為企紓困煥生機
甘肅富興萊商貿有限公司是涼州區一家主營百貨、肉禽蛋奶及五金零售的小微企業,2024年3月以來因資金週轉困難,未按規定期限繳納稅費,在年度納稅信用評價中被認定為C級。政府招投標項目的“信用門檻”邁不過,合作方因信用等級低對合作持觀望態度,怎樣發展,成為該公司面臨的一個難題。
2025年7月1日,《納稅繳費信用管理辦法》實施後,涼州區打出“線上+線下”組合拳,線上通過徵納互動平臺精準推送信用修復辦法、操作指南,開展專題可視答疑,實時解答企業疑問;線下組建輔導小分隊,深入企業入戶輔導,同步發放《納稅信用修復告知書》,引導企業及時糾正失信行為,提前規避信用扣分風險。
在通過徵納互動平臺推送納稅信用修復政策時,涼州區稅務局發現了該企業的困境,第一時間主動進行對接。工作人員手把手輔導企業財務人員通過電子稅務局提交信用修復申請,在1個工作日內就完成了申請確認、資料復核等全流程手續,成功將企業納稅信用等級提升至B級。
“多虧稅務局的精準輔導,我們的納稅信用等級從C級修復到B級,公司成功拿到了政府招標的長期業務,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提到納稅信用修復,該公司負責人李國發説道。憑藉修復後的B級信用記錄,企業成功中標一筆金額可觀的長期供貨業務。更讓企業安心的是,B級納稅人不僅可申請“銀稅互動”貸款,享受金融機構差異化授信和利率優惠,也達到了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即徵即退等優惠政策的納稅信用要求。
如今,甘肅富興萊商貿主動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安排專人負責稅費申報繳納,全力守住“良好信用”這塊“金字招牌”。這正是涼州區稅務局推動納稅信用修復工作的初衷——通過輔導糾錯、快速修復、激勵守信的正向循環,激發企業合規經營的內生動力。
預警容錯“雙保險” 護企遠航添動力
甘肅瑞霖農源生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從事森林經營和管護的企業,2024年因未及時對所屬期房産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進行申報,觸發納稅信用扣分指標,導致公司連續保持2年的A級納稅信用存在降級的風險。
民勤縣稅務局獲悉相關情況後主動對接,及時提醒企業扣分詳情,並指派專人提供“一站式”信用輔導,全程跟蹤指導企業完成申報,成功幫助企業修復加分,助力企業重塑信用形象。
“以前就吃過失信的‘苦頭’,多虧稅務部門及時上門開展信用評價風險提醒,讓我們及時修正了失分行為,才有重獲A級納稅信用等級的機會!這對公司拓展市場和發展至關重要。”該公司財務負責人徐薇説道。
為發揮納稅信用的正向激勵作用,民勤縣稅務局持續優化納稅信用管理服務,構建了“動態提醒、修復引導、精準推送”三位一體的納稅信用失分預警機制,為企業提供信用輔導,定期針對納稅人涉稅失信扣分風險,為納稅人精準推送預警信息,引導納稅人精準糾錯,實現納稅信用風險“早發現、早預防、早糾正”,有效助力企業增添發展信心。
以信賦能“引活水” 助企解難開新局
近年來,天祝縣稅務局依託“銀稅互動”機制,幫助民營企業將“納稅信用”轉化為“融資信用”,取得“真金白銀”的信用貸款。一方面,聯合各商業銀行開展線下宣傳,通過在銀行網點、辦稅服務廳的政策宣傳欄發放“銀稅互動”産品宣傳彩頁,舉辦稅企銀座談會等方式,讓更多納稅人了解知悉“銀稅互動”産品,使有融資需求的民營企業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獲得納稅信用貸款;另一方面,通過稅企微信群等渠道大力推廣“銀稅互動”信貸平臺,通過平臺將“銀稅互動”從線下“單軌推動”升級為線上線下“雙軌驅動”,實現“銀稅互動”産品申請、審批、授信、放貸的“線上一站式”辦理。
天祝聚欣硅業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碳化矽産品研發和生産的製造企業,由於市場前景好,該公司急需研發新産品新技術,擴大生産規模,但受限于資金短缺,企業的新産品研發陷入困境。在了解到聚欣硅業的困境後,天祝縣稅務局主動伸出援手,充分運用“銀稅互動”工作機制,幫助企業解決貸款難題。
依託稅收大數據,稅務部門通過自建的碳化矽行業涉稅風險模型,對聚欣硅業進行“合規體檢”後發現:該公司在稅務合規方面表現較好,納稅信用為B 級,涉稅風險較低。稅務部門決定依託銀稅互動機制,幫助聚欣硅業與銀行建立聯繫,同時協助該公司準備貸款申請材料,在貸款審批過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協助。
“2025年,通過‘銀稅互動’平臺,我們在郵政儲蓄銀行順利申請到了200萬的納稅信用貸款,大大緩解了我們的研發資金壓力,要感謝稅務部門的全程協調幫助,今後我們一定更加合規經營、誠信納稅。”天祝聚欣硅業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劉秀琴説。(文 陳國璽 向尚)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