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敦煌:科學治理見成效 鹽鹼土地變良田
2025-10-10 10:26:33來源:甘肅日報編輯:薛陽責編:薛陽

  金秋九月,敦煌市轉渠口鎮階州村的7000畝棉花迎來豐收。齊腰高的棉株上,飽滿的棉桃如雲朵般綻放,油亮的圓葉片隨風掀起綠浪。

  誰能想到,這片生機盎然的棉田,幾年前還是泛著白霜的鹽鹼地。

  作為極乾旱荒漠化區域,敦煌降雨稀少、蒸發強烈,土壤鹽鹼化問題突出。全市37.72萬畝耕地中,鹽鹼地佔比達94.6%,且以中度、重度為主;土壤耕作層有機質平均含量僅12.23‰,含鹽量1.47‰,pH值8.44,導致農作物出苗難、長勢弱、易枯萎,成為農業發展的“頑疾”。

  為破解這一難題,近年來敦煌市圍繞“有鹽無害”目標,綜合運用“工程、農藝、生物”三大措施,大力推進鹽鹼地改良,並構建多方協同機制,推動治理成效落地。

  在本地實踐層面,敦煌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以科學手段升級改良方式。

  “因為土壤板結堅硬,莊稼産量很低。敦煌的農民,祖祖輩輩都在與鹽鹼地進行鬥爭。”從事農業近30年的高級農藝師賀生兵回憶,過去靠大水漫灌、拉河砂中和等土辦法,雖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僅能勉強保障“溫飽”;如今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微生物菌劑配農家肥、秸稈還田、滴灌注入改良劑等組合措施,效果顯著提升。

  敦煌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近幾年的監測數據顯示,經過改良後的土地,棉花出苗率從不足70%提升至近90%,每畝棉花收穫株數由改良前的9000多株增加到1.1萬多株,單株棉桃數量與直徑也明顯增加。

  同時,當地還根據土壤鹽鹼化程度“因地制宜”選種:重度、中度鹽鹼地種棉花、苜蓿、向日葵等耐鹽作物,輕度鹽鹼地種玉米、小麥。這一思路在階州村成效凸顯——村黨總支書記呂祥介紹,全村1.18萬畝耕地現已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機械化程度提升,7500畝種棉花、1300畝種玉米,不僅有了優勢主導産業,投入降低且效益提高;村民朱亮種植的50畝棉花,畝産從不足300公斤躍升至400公斤。

  除了地方政府和農民的努力,敦煌還引入企業、科研院校協同發力。

  在轉渠口鎮秦安村鹽鹼地綜合治理科技示範區,美麗華夏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設置多個試驗單元,涵蓋棉花、向日葵、高粱、玉米、牧草等多種作物,生物基、有機無機複合材料等土壤改良新材料及智慧水肥管理,通過“重塑土壤結構+微生物”模式篩選最優方案。

  而在七里鎮秦家灣村高品質葡萄示範區,中國農業大學胡樹文教授團隊的成果同樣亮眼。

  “對比改良地塊與未改良地塊,改良地塊結出的葡萄上色均勻、甜度更高,成熟期還提前了。”碩士研究生楊旭看著自己半年來的勞動成果,臉上寫滿了自豪。

  作為西北鹽鹼地典型區域,敦煌今年5月被中國農業大學確定為首批鹽鹼地綜合利用示範基地。胡樹文教授團隊半年內完成調查取樣與試驗對比,確定“有機肥+生物基改良劑+微生物菌劑+酸鹼調節劑”綜合方案,已成功實施2.4萬畝,有效改善了土壤顆粒結構,降低了土壤鹽鹼含量。

  2025年,敦煌再投1700萬元,在轉渠口鎮、肅州鎮、黃渠鎮、郭家堡鎮4鎮9村實施8500畝鹽鹼化棉田改良項目,並在轉渠口、郭家堡兩鎮開展1萬畝鹽鹼耕地綜合治理,建立3個集中連片千畝示範點,分別開展多種耐鹽鹼作物以及改良産品的篩選試驗。

  多年治理終見實效:如今敦煌土壤耕作層有機質平均含量升至13.5‰、含鹽量降至1.2‰、pH值降至8.1;棉花産量提高10%至20%、葡萄含糖量提高4%、農業灌溉用水量下降20%。敦煌在實踐中形成的“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科研院校+地方政府+企業+合作社”五位一體鹽鹼地治理協同推進模式,更獲“全球鹽漬土科學利用與發展大會”上16國200余名代表認可。

  從泛著白霜的鹽鹼地到綠意盎然的希望田,敦煌以科技與智慧書寫“向鹽鹼地要耕地、要效益”的新篇章,讓“生態短板”變為“發展長板”,為糧食安全與農業可持續發展開闢新路徑,更繪就出鄉村振興、農民增收的美麗畫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