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來,張掖市山丹縣公安局聚焦校園及周邊安全治理重點,立足縣域校園分佈特點與治安實際,充分發揮“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通過整合前沿科技力量、創新聯勤聯控機制、深化安全教育體系,織密全縣35所中小學、幼兒園的安全防線,校園師生安全感、群眾滿意度始終保持100%,用堅實守護為縣域教育事業發展築牢安全屏障。
“智慧安防”全覆蓋 應急響應“秒級達”
“山丹一中一鍵報警測試,設備通信是否正常?”6月3日,治安大隊民警通過可視化調度平臺,與全縣各中小學開展“一鍵報警”設備通聯測試,確保安防設施全天候處於良好運行狀態。在培黎職業學院門口,人臉識別門禁系統與校園視頻監控形成“雙重防護”,有效防範不明身份人員進入校園。針對縣域校園點多、線長、分佈散的特點,縣公安局統籌推進智慧安防校園建設,目前已完成全縣35所中小學、幼兒園“一鍵報警” 系統與公安指揮平臺的無縫對接,實現校園應急報警“全域覆蓋、秒級響應”。

智慧安防校園建設
人防力量是校園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山丹縣公安局結合縣域交通特點,在城區學校周邊增設6處固定巡防點,在學校推行“民警+社區(村)幹部+校園保安”聯合巡邏模式。每到上下學時段,巡防人員便會準時出現在校園周邊,引導學生安全通行、維護現場秩序。2025年秋季開學季,清泉學校周邊因道路施工出現交通擁堵,清泉派出所立即調動12名巡防力量開展疏導,僅用20分鐘便恢復交通秩序,保障了學生出行安全。

巡防人員引導學生安全通行
“校警聯動”強基礎 應急處置“提效能”
“守住校園安全,關鍵要把‘護學崗’建成‘放心崗’。” 山丹縣公安局治安大隊大隊長劉軍介紹,為進一步夯實校園安全防線,縣局從各派出所挑選出24名業務精、群眾工作能力強的民警,擔任全縣中小學、幼兒園的“法治副校長”。同時,牽頭與各校簽訂《警校聯動安全協議》,構建起“民警主導,多方協同”的“警+N”聯動機制,並在學校設立警校聯動崗,制定清晰的職責分工、聯動步驟和應急預案,使校園守護工作更精準、更高效。
“以前放學接孩子,總擔心校門口人多混亂,現在有民警和志願者執勤,我們放心多了。”在東街小學門口接孩子的李女士説道。針對縣域校園安保隊伍老齡化嚴重、專業能力欠缺的現狀,山丹縣公安局協同縣教育局創新工作模式,引導各校在青年教師及行政管理人員中遴選精幹人員,整合組建“兩名保安+一名教師”的最小應急單元,有效優化安保力量結構。轄區派出所民警常態化進校開展實戰化訓練,培訓內容涉及反恐處突、火場逃生、醫療急救等關鍵領域,通過系統化演練顯著強化了校園安保團隊的應急響應能力。截至目前,全縣組建校園最小作戰單元8支30人,最小應急單元68支233人,應急響應速度較以往提升20%。

民警與青年教師護送學生上下學
“警師雙育”潤心田 安全意識“入人心”
“同學之間發生矛盾要冷靜溝通,不能用暴力解決問題;遇到陌生人搭訕要提高警惕,及時向老師和家長報告……” 近日,山丹縣公安局清泉派出所民警走進山丹縣第三中學,為學生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安全教育課。課堂上,民警結合縣域內發生的真實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預防青少年犯罪、防溺水、防校園欺淩等安全知識,引導學生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民警入校園
為了讓安全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山丹縣公安局創新推行“警師雙育”機制,縣公安局與縣教育局攜手創新,精心打造校園安全體系。每天放學前十分鐘,班主任會送上簡短提醒;每週固定時段,法治副校長或民警通過靈活方式傳授防護知識;每逢假期前夕,民輔警會進校園開展半小時的專題活動,涵蓋交通、消防、防範電信網絡詐騙等多領域風險,讓安全意識深植學生心中。

校園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課程
“以前安全教育多集中在開學和放假前,現在通過‘警師雙育’,安全知識成了日常課堂的‘必修課’,不僅學生學到了知識,我們老師也積累了不少安全教學經驗。”山丹縣南關學校王建新老師説道。此外,針對涉校矛盾糾紛化解,縣公安局在各個中小學成立專業調解團隊,整合民警、檢察官、心理教師及社區幹部等多方力量,通過定期上門訪問、家校互動和在線反饋等方式,及時捕捉矛盾苗頭,確保“早發現、早干預、早解決”,為全縣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文/圖 山丹縣公安局)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