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來,張掖市山丹城北工業園區深入貫徹“強工業”行動決策部署,以“擴總量、聚産業、優服務、促改革、重生態”為主線,推動發展能級持續提升。截至目前,園區企業總數達194戶,其中規上企業33戶,高新技術企業24戶,省級園區考核位次穩步提升,已成為縣域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
做大經濟總量,夯實發展基本盤
完成園區規劃修編,將總用地面積優化為40.71平方公里,形成“五區聯動、功能互補”佈局。建立近規近限企業培育庫,針對14戶近規近限企業實施“一對一”跟蹤培育策略,為33戶規上及重點企業提供“一企一策”的包抓服務。建立重點企業、領域統計監測機制,加強橫向分析與縱向對比,2021年以來,園區生産總值從11.5億元增至21.58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從8.88億元增至14.67億元,固定資産投資從14.01億元增至28.8億元,累計新增企業51戶,培育規上企業13戶。
做強産業集群,打造鏈式增長極
園區緊密圍繞“3+3”優勢産業鏈培育,以做強産業集群、打造鏈式發展“增長極”為目標,全面推動主導産業延鏈補鏈強鏈,提升産業聚集度。在傳統産業領域,重點推進建築建材、農畜産品精深加工、煤炭開發、倉儲物流、生物醫藥等産業發展,培育的展通管業、中駝生物等重點企業已成為重要經濟增長點,宏能煤業、青羊煤礦等煤炭相關産業産值佔工業總産值高達52.13%。積極申報設立煤化工園區,多向延伸産業鏈條。在新興産業領域,偉力得全釩液流電池儲能裝備、國開隴科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項目建成投産、多點突破,正朝著規模化、綠色化方向邁進,牧森智慧裝備數智化産業園、高品質生態合金節能循環經濟等項目的建設,正為園區發展注入創新活力。對於未來産業,園區積極謀劃氫能産業,對接煤炭制氫、制甲醇項目,探索低空經濟,佈局無人機生産、航空培訓業態。持續深化産業鏈招商,“十四五”期間累計引進項目70個,總投資達168.04億元。
做實要素保障,提升承載支撐力
園區始終將提升承載能力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基石和核心支撐,為企業落地、項目建設及産業發展提供堅實的硬體保障。“十四五”期間,建成給水管網41公里、110kV變電站3座、道路46.5公里、天然氣管網9.9公里,建成污水處理廠1座、固體廢棄物填埋場2座以及24幢高標準鋼結構廠房,實現投資企業拎包入住。園區積極推行“標準地+雙信地”供地模式,儲備標準地400余畝,制定各功能分區畝均投資強度和稅收標準。加大“五未”土地整治力度,優化城鎮開發邊界內用地。持續完善園區電網佈局,有效解決張掖國際物流園、花草灘循環經濟産業區雙回路電源問題。
做活體制機制,激活發展動力源
推行“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不斷提升公司對園區事務管理及經營能力。建立“工業園區+部門單位”協調機制,2025年1至9月,幫助企業解決用水用電、産品銷售、企業用工等訴求累計達30余件。依託潤園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吸納入孵企業(團隊)70家、孵化成功20家、帶動就業500人,現正申報省級孵化基地。搭建運行人才信息庫小程式,匯聚23項專家信息,精準為企業“把脈問診”“傳經送寶”。建成便企服務大廳,實行“全生命週期”幫辦代辦,為企業開展服務38項。設置“警務聯勤站”“巡迴法庭”等服務站點,化解各類糾紛20多起,成功實現普法創穩“零距離”。搭建政銀企平臺,幫助165家企業通過“隴信通”獲貸近3億元。
做優綠色發展,探索低碳新路徑
園區積極推進零碳園區建設,制定能碳管理辦法,促使規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和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逐年下降。全力創建花草灘循環經濟産業區國家級零碳示範區,2024年園區清潔能源佔比35%、碳排放強度同比下降8%。在生態環保治理方面,園區嚴格落實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規範固廢處置場運營,完善污水管網,工業廢水處理率達到100%,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85%。積極引導水泥、商砼等傳統企業進行節能降碳改造,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入園。目前,園區新興綠色産業産值佔比達28%,較2021年提升了12個百分點。(文 宋加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