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縉雲官店村周周有婺劇演出 村民唱主角 鄉村有好戲
官店村村民在村戲曲展覽館開展婺劇常態演出。
秋風裹著涼意,漫過山城縉雲,古官道穿村而過的五雲街道官店村卻“熱乎乎”。
14時,鑼鼓聲從村口巷弄裏響起,悠悠胡琴調從青瓦粉墻間傳開,開場音樂《花頭臺》一響,村裏男女老少齊刷刷地涌向官店村戲曲展覽館,年輕遊客也追著人流趕來湊個熱鬧。
四合院裏,人頭攢動。小板凳上,樂隊成員排排坐,官店村的婺劇專場演出活動準點開場。59歲的村民王仲愛彈著柳琴,73歲的村民楊肯堂拉著胡琴,78歲的村民楊喜儉擂著小鼓,歡快的弦樂聲在房樑間飄蕩。61歲的村民楊偉英登場,唱起了婺劇《三請梨花·巡營》,耍起了“槍花絕技”,引得滿堂喝彩。
誰能想到,這出引人叫好的婺劇演出,是個百分百的村級産品——背後的“操刀手”是縉雲縣戲曲家協會副主席、官店村婺劇團團長楊晉平;主角團是一群玩轉器樂和戲曲的“村口大爺大媽”。
“街平平,水清清,人文厚積戲出名;石玲瓏,小吃精,一條官道店舖盈”。官店村戲曲文化歷史悠久,1950年組建了農村業餘婺劇團,至今有70多年的歷史。唱戲,是官店人世代相傳的拿手絕活,村裏人“拿起鋤頭能種地,穿上行頭能唱戲”,村裏有“東邊胡琴西邊簫,南北鑼鼓敲爽快”的舊時盛景。
可昔日盛景不再。“這些年,年輕人進城務工,村裏全是老年人,唱齣戲,得靠‘湊’,‘湊’臺戲,誰來看?”官店村黨支部書記陳等賢眉頭緊鎖,道不盡官店婺劇發展路上的隱憂。
老戲如何吸引人?2012年,55歲的楊晉平退休,回到了老家官店村,擔任官店村婺劇團團長,帶回了豐富的戲曲從業經驗,也帶回了村莊發展新思路。
“戲曲是官店的天然優勢,常住人口1600多的小山村,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上過臺演過戲,何不打造一個周周有戲的文化演出?”
一場長達3年的“造夢行動”由此啟動。
楊晉平和熟悉村情的村幹部,物色有器樂基礎和戲曲熱情的村民,手把手教“唱念做打”。四處尋訪老戲譜,將民間曲調整理抄寫成冊、改編劇目、革新唱腔,多方對接資源,領著村民們參加各類專業戲曲演出。
“草臺班子”被操練成了“正規軍”,58名團員個個能挑大梁。村裏演出周周演、變著花樣演,引得七里八鄉的人來嘗鮮。
2016年2月,官店村鄉土戲曲春晚通過“中國文化網絡電視”向“一帶一路”沿線21個國家和地區直播。楊晉平精心編排指導村民登臺表演的《楊門女將·教場比武》摺子戲,贏得滿堂彩。直播間裏涌入不少海外觀眾,彈幕不斷刷屏,觀看人數近13萬人次。
官店婺劇在國際上“露了臉”、出了名。
一批批遊客和考察團相繼涌進了村,無人問津的小山村一下人氣大漲。從上海、杭州等地開來的小轎車一撥接一撥,村裏停車位根本不夠用,導遊講解聲、孩童研學歡笑聲起伏……
“流量”來了,村裏也要接得住。村黨支部書記陳等賢領著村幹部跑街道、跑部門,積極爭取資金和項目,請專家到村裏走訪調研,畫起規劃圖,全力開展村莊環境改造和基礎設施優化提升。
2019年,陳等賢和村民眾籌建成縉雲縣首個以戲曲為主題的“古韻”文化禮堂。2021年,村裏的楊氏宗祠被改造成官店村戲曲展覽館,百年婺劇演化史被“裝”進1200平方米的場館。
小山村變了樣,一切都透著新鮮勁兒。
清澈溪流穿村而過,百年樟樹戲詞燈帶搖曳,長廊涼亭古色古香,戲曲微景觀隨處可見。白墻黛瓦間,50余家商鋪、酒館、農家樂民宿錯落鋪展,婺劇主題民宿與咖啡館比鄰而設,成了時尚地標。
婺·咖啡推出的“花頭臺”“楊門女將”“穆桂英”等創意咖啡,引得年輕人來嘗鮮。一到節假日,店內常滿座,店外人拍照。
遊客們涌進村,年輕人也回了村。95後姑娘鄭濱莉2021年大學畢業後,接管了村裏的“娃娃樂隊”,專教吹拉彈唱。“樂隊30多名學員,大的十三四歲,小的五六歲,都是戲曲新苗。”鄭濱莉期盼著,娃娃們從村裏啟航翱翔,把婺劇文化的種子播撒到全國各地。
一個更大的發展暢想,正在小村醞釀——
眼下,總投資1800萬元的官店村婺劇藝術文化體驗村項目正加快推進,一期改造面積達3萬平方米,以文化禮堂為中心,連接起亭臺樓閣、彩雲路、古樟下等節點,打造歸居、戲園、錦市等IP場景,官店村將搖身一變為“看婺劇、遊戲景、品文化”大型沉浸式婺劇體驗景區。
以官店村為中心,嫋嫋戲音,漾出更大的文化漣漪。仙都景區,9號岩宕迴響百年戲韻;婺劇演出搬進城市綠道,市民與戲音撞個滿懷;全縣53所中小學及2所幼兒園的課堂裏童聲嘹亮,唱響婺劇新聲。一條集戲服加工、運輸、燈光音響、飲食、百貨等業態的億元産業鏈加速延展,山城裏的戲曲星火,愈發明亮。(浙江日報記者 鄔敏 縣委報道組 汪峰立 共享聯盟·縉雲 樊建亮 陳彥霏)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