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中全會精神在基層】150億元産值背後的“蘋果密碼”——平涼錨定高品質發展強根基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房惠玲 實習生 馬小英
地處北緯35°蘋果“黃金生産帶”的平涼市,依託優越生態條件與精細耕作技術,孕育出“靜寧蘋果”這一果中佳品。11月25日,全省“四中全會精神在基層——高品質發展調研行”集中採訪團走進平涼,深入靜寧、莊浪等蘋果主産縣,實地探訪産業示範帶、科創展館與加工園區,解鎖“一顆蘋果富一方百姓”的實踐密碼,見證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在隴東大地轉化為産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的生動實踐。
科技賦能 築牢産業提質增效根基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産力”。葫蘆河流域現代蘋果産業示範帶作為平涼市靜寧縣蘋果高品質發展的核心載體,正以科技創新破解傳統農業發展瓶頸。
在甘肅德美地緣現代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智慧園分揀車間,機械化流水線上的紅蘋果整齊排列,有序完成分揀、包裝等工序。
“企業深耕靜寧蘋果産業,擁有育苗基地和種植基地,當前蘋果儲存量約5萬噸,配備5條分選線。”甘肅德美地緣現代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田選賓表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以來,企業緊扣高品質發展要求,計劃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甘肅農業大學開展合作,引進適配甘肅本土的砧木及蘋果品種,在靜寧先行試種。同時攜手濟南果品研究所,推動優質果品深加工技術在平涼落地,持續延伸産業鏈條。
在靜寧縣城川鎮靳寺村隴原紅保鮮加工産業園內,現代化生産線全速運轉,踐行著全會“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推動産業升級”的發展導向。“我們在原有城川分公司的基礎上,投資4600萬元建設該項目,構建‘儲藏加工、精深加工、綜合配套、文化展示’一體化體系。”靜寧縣隴原紅果品經銷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盤龍介紹,該項目依託中國農科院、甘肅省農科院技術支撐,引進132台(套)先進設備,開發蘋果食用醋、NFC鮮榨汁等3大系列8款産品,申請5項實用新型專利,年處理蘋果能力達2萬噸。
從鮮果直銷到精深加工,從“好果子”到“俏商品”,靜寧縣通過完善産業配套、強化科技支撐,推動蘋果産業從單一種植向三産融合轉型,提高了産品附加值,讓農民在産業鏈延伸中分享更多收益。
鏈群聚合 拓寬富民強縣實踐路徑
走進莊浪縣雪原公司果品綜合加工産業園車間,工人們忙著分揀蘋果,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來,莊浪縣堅持生態梯田有機蘋果發展定位,依託“靜寧蘋果”品牌效應,聚力推動蘋果産業提品質、強鏈條、聚集群,全縣果園面積穩定在65萬畝,挂果面積達42萬畝,年産蘋果65萬噸以上,全産業鏈産值突破45億元,蘋果産業已成為富民強縣的主導産業。
“針對當地蘋果産業存在産業鏈條短、鏈主企業少、標準化生産程度低、高端市場競爭力弱等不足,我們開展精準招商,成功引進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雪原公司落戶,建設現代蘋果産業園。”莊浪縣雪原公司果品綜合加工産業園負責人張凱介紹,該園區配備的法國邁夫數字化分選線,是莊浪縣目前産能最大、智慧化程度最高的蘋果分選設備,每小時可分揀蘋果5噸,較人工分揀節省成本60%左右。分級分揀後,優質蘋果銷往上海、天津、廣州、深圳、珠海等城市高端市場,單果價格平均8至10元/個;普通果進入大眾消費市場,每公斤均價約6元,實現“優果優價”的市場格局。同時,産業園吸納200余名群眾就近就業,年人均收入達3萬元以上,既帶動農戶增收,又壯大村集體經濟,還提升企業效益,實現多方共贏。
全域佈局 繪就鄉村振興發展藍圖
近年來,平涼市聚焦打造西部現代精品農業樣板區,創新推行行政推動、幹群聯動、項目撬動、龍頭牽動、典型帶動、科技驅動、合作互動、市場拉動“八動協同”發展模式,全域全鏈高標準謀劃推進、點面結合,精耕細作。目前,全市優質紅富士蘋果生産基地達151萬畝,2024年蘋果産量254萬噸、産值150億元,農民人均果品純收入7300元,佔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4%,出口創匯2.55億元,蘋果成為富民增收的“小康果”“圓夢果”。
立足地理優勢,平涼市著力打造西部葫蘆河流域全國最大精品紅富士蘋果産業帶、東部涇汭河流域全國蘋果新品種試驗示範區,堅持“塊上突破、帶上延伸、區域規模發展、整村整鄉推進”,建成國內先進、國際領先的西部乾旱山垣梯田優質蘋果標準化生産體系。其中,靜寧縣成為全國蘋果規模栽培第一縣,莊浪縣獲批創建省級蘋果現代農業産業園,靈臺縣被命名為國家矮砧蘋果種植標準化示範區,全市蘋果重點鄉鎮達75個、重點村1100多個,矮化密植果園40萬畝,實現生態保護與産業發展互促共贏。
當前,平涼市正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引,持續做強蘋果特色産業,推動全産業融合、全鏈條升級、全價值提升,讓“靜寧蘋果”這張金色名片更加閃亮,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的産業動能。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