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要樞紐到喧然名都 川博新展再現蜀地七百餘年曆史變遷
2023-05-31 08:43:56來源:華西都市報編輯:鄧超責編:何劍嶺

(轉載)從重要樞紐到喧然名都 川博新展再現蜀地七百餘年曆史變遷

“古代四川——兩晉至唐五代時期”展覽現場

(轉載)從重要樞紐到喧然名都 川博新展再現蜀地七百餘年曆史變遷

冉仁才唐墓出土的青釉瓷俑

(轉載)從重要樞紐到喧然名都 川博新展再現蜀地七百餘年曆史變遷

阿育王像

(轉載)從重要樞紐到喧然名都 川博新展再現蜀地七百餘年曆史變遷

蜀石經《毛詩》殘石

(轉載)從重要樞紐到喧然名都 川博新展再現蜀地七百餘年曆史變遷

王建墓出土的玉大帶

  兩晉南北朝時期,戰亂迭起,政權頻繁更替。也是在這一時期,四川成為南北勢力爭奪的戰略要地。歷經巨變和人口遷徙,南來北往的民族在這裡交融,碰撞出風情多姿的文化。

  時間的年輪逐漸向前,在隋唐一統天下之後,四川環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文化豐富多元,展現出一派繁華景象。於是,繁榮的成都有了“揚一益二”的美譽。時至五代十國,前蜀、後蜀的統治者孜孜求治,促進地方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成就了四川獨特的文化面貌。

  時過境遷,當朝代更迭、歷史演變後,保存至今的文化遺存仍訴説著蜀地擁有過的深厚文化底蘊和歷經的輝煌歷史。如今,走進位於四川博物院三樓的“古代四川——兩晉至唐五代時期”常設展中,萬佛寺石刻造像、冉仁才唐墓青釉瓷器、前蜀開國皇帝王建的玉大帶、肇始於後蜀廣政元年的孟蜀石經……280件(套)文物陳列其中,將西元263年魏滅蜀至西元965年後蜀為宋所滅這段長達700餘年的歷史徐徐展開,呈現在觀眾面前。

  兩晉南北朝

  在巨變中見證交融匯聚

  東晉時期的青釉雞首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青釉碗、晉時期的黃綠釉四係罐……步入“古代四川——兩晉至唐五代時期”的第一單元“兩晉南北朝”,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系列來自兩晉南北朝的瓷器。特別是一件1957年在成都雙流牧馬山出土的東晉時期青釉雞首壺,細看之下,似乎與展板上展示的、現藏于六朝博物館的一件東晉時期青瓷雞首壺頗為相似。

  據悉,四川地區考古發現的兩晉南北朝瓷器,器類、坯胎成型、施釉、裝飾風格及演變規律均與長江中下游地區基本一致,反映了這裡與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文化交流,彼時的長江水道是窯爐技術、産品形態傳播的重要通道。

  兩晉南北朝,王朝更迭頻繁,戰爭更是連綿不斷。歷史上四川也在這一時期發生了劇烈變化,戰亂使本地居民大量外遷,而眾多的少數民族陸續遷入,促進了這裡多民族之間的融合與交流。同時,絲綢之路河南道的興盛,也讓成都成為當時連接長江中下游地區和西域的重要樞紐。特別是南北朝時期的成都,在河西走廊不暢通時,成了連接西域和建康(今江蘇南京)之間的必經之地和重要中轉站。其中,成都出土的南朝佛教石刻造像,就是四川地區在當時作為文化交流重要通道的極好證明。

  “此次展覽的亮點之一,就是萬佛寺石刻造像時隔一年半後再次亮相。這次我們把館藏的所有精品佛頭佛立像,都給觀眾展示了出來。”四川博物院陳列展覽部設計師朱中川説,萬佛寺位於成都市西門外通錦橋,曾經是成都的著名古剎,從南朝至明代的千餘年間,香火連綿不斷。“在這一單元中,我們展出了出土于萬佛寺遺址的阿育王像。阿育王像實物,中國迄今只有成都有出土,共出土了10件,其中萬佛寺7件。”

  隋唐五代時期

  成就“揚一益二”的喧然名都

  西元589年,隋滅陳,重新實現了中國的統一。而在大唐盛世,巴蜀地區在唐王朝的統治下未出現過大的戰亂,成為全國較為安定的地區之一。於是,在唐代後期,成都這座千年古城成了當時全國最繁華的城市之一,與揚州並有“揚一益二”的美譽。“揚州與成都號為天下繁奢,故稱揚、益。”在唐代古籍《元和郡縣圖志》中曾有這樣的描寫,記載了成都當時的經濟發達、文化繁榮。

  文教興盛、詩文並盛、酒韻茶香……當觀眾的目光來到第二單元“隋唐五代”,就能從眾多精美的文物中看到彼時四川物阜民豐的其樂融融。造型別致的人首雞身俑,俑上身為人形,下身為雞形,極富想像力;瓷俑面部豐盈,張口露牙,怒目圓睜的青釉武士瓷俑……當數十件冉仁才唐墓青釉瓷器首次集中亮相,被井然有序地擺放在展櫃之中時,這些形態各異、面部表情生動逼真的青釉瓷俑,吸引了眾多觀展者的目光。

  “這次展出的一整套青瓷墓葬俑,出土于唐代冉仁才墓,此次集中向觀眾展出。”朱中川介紹,冉仁才是唐初將領,歸順唐朝後歷任六州刺史,去世時官至永州刺史。其墓中出土青釉瓷俑80余件,基本符合“三品以上九十事”的規定,是依等級而埋葬的。而四川博物院展出的這批瓷俑中,包括了鎮墓獸、儀仗俑、騎馬俑、駝馬俑、牽馬牽駝俑、官員俑、侍從俑、僮仆俑、伎樂俑、人首雞身俑、十二生肖俑等。

  出土于邛崍的唐代灰釉彩繪提梁壺,作為邛窯的代表作,其造型具有民間風格,釉下彩運用嫺熟;同樣來自唐代“石澗敲冰”七弦琴,也能讓現在的人們體會到杜甫筆下成都“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的絲竹管弦之盛的場景……隨著展廳一路走去,觀眾更能體會成都作為喧然名都的真切感。展覽不僅展示了隋唐五代時期蜀地制瓷業、釀酒業、茶業、制糖業等商業經濟的發達,更有對文化之盛的呈現——蜀地雕版印刷的逐漸成熟,詩歌文化的活躍生長,還有花間詞派的誕生……這些蜀地的文化盛事,都在展覽中一一道來。

  “在‘揚一益二’的時期,蜀地社會特別穩定,各行各業發展得非常繁榮,有蜀錦、蜀酒、制鹽等。我們在策劃展覽的時候,也希望突出這一時期的文化、經濟,還有教育背景。”朱中川表示,展覽的後半部分集中展出了川博院藏的6塊孟蜀石經。作為我國古代唯一附有注文的石經,蜀石經首次將儒家“十三經”全部匯集一堂。從稀有性和影響力來説,四川博物院所藏的這6塊蜀石經殘石是一級文物,國寶級藏品,此前更登上了《國家寶藏》的舞臺。“為了讓觀眾能夠更清晰地了解蜀石經的信息,我們把其背面的信息也做了拓片並進行展示。”朱中川説。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